[發明專利]一種雙向轉換活門的油路控制裝置及控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288422.3 | 申請日: | 2021-03-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6289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02 |
| 發明(設計)人: | 呂阿鵬;楊能閣;韓新艷;孫輝;路江英;李靜;周曉衛;王群福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航發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5B13/02 | 分類號: | F15B13/02;F15B13/04;F15B19/00;G01M13/00;G01M15/02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房鑫 |
| 地址: | 710021***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雙向 轉換 活門 油路 控制 裝置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雙向轉換活門的油路控制裝置及控制方法,包括試驗器A及試驗器B;試驗器A包括第一進油管、第一油箱及第一油路壓力調節閥;第一進油管的兩端分別連接第一油箱和第一進油口,第一油路壓力調節閥設置在第一進油管上;試驗器B包括第二進油管、第二油箱及第二油路壓力調節閥;第二進油管的兩端分別連接第二油箱與第二進油口,第二油路壓力調節閥設置在第二進油管上;通過設置試驗器A和試驗器B,試驗器A和試驗器B為獨立的雙油路調壓系統,利用兩個獨立的油路調壓系統,在雙向轉換活門不同進油口處提供不同的測試液壓力,雙油路調壓系統相互獨立,互不影響,有效提高了雙向轉換活門的控制效率和準確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轉換活門的油路控制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雙向轉換活門的油路控制裝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如附圖1所示,某型航空發動機轉換活門為雙向轉換活門,其工作時要求通過調整第一進油口3進入的測試液的壓力,使第二進油口4通入帶有壓力的測試液,從第一出油口5及第二出油口6分別按預設要求流出。
如附圖2所示,現有的雙向轉換活門的油路控制裝置的工作原理為:采用單一供油系統和兩個壓力調節系統對測試液的壓力進行調節,而壓力調節過程易受流量影響,造成兩個壓力調節系統的相互影響,控制難度較大,無法確保雙向轉換活門處于準確的狀態,導致雙向轉換活門的測試試驗無法完成。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雙向轉換活門的油路控制裝置及控制方法,以解決現有的油路控制裝置中,易造成兩個壓力調節系統相互影響,控制難度較大,控制精度較低的技術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雙向轉換活門的油路控制裝置,包括試驗器A及試驗器B;試驗器A與雙向轉換活門的第一進油口連接,試驗器B與雙向轉換活門的第二進油口連接;
試驗器A包括第一進油管、第一油箱及第一油路壓力調節閥;第一進油管的一端與第一油箱連接,另一端與第一進油口連接;第一油路壓力調節閥設置在第一進油管上;
試驗器B包括第二進油管、第二油箱及第二油路壓力調節閥;第二進油管的一端與第二油箱連接,另一端與第二進油口連接;第二油路壓力調節閥設置在第二進油管上。
進一步的,還包括第一油路開關和第二油路開關;第一油路開關設置在第一進油管上,第二油路開關設置在第二進油管上。
進一步的,還包括第一壓力表和第二壓力表;第一壓力表設置在第一進油管上,且靠近第一進油口設置;第二壓力表設置在第二進油管上,且靠近第二進油口設置。
進一步的,第一進油管與第一進油口之間采用螺紋連接,第二進油管與第二進油口之間采用螺紋連接。
進一步的,第一進油口位于雙向轉換活門的活門塞前端,第二進油口位于雙向轉換活門的活門結構的后端;第一出油口位于雙向轉換活門的活門結構的外側,第二出油口位于雙向轉換活門的活門結構的內側,且第二出油口位于雙向轉換活門的活門塞的中部。
進一步的,第一油路壓力調節閥和第二油路壓力調節閥均采用機械式壓力調節閥。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雙向轉換活門的油路控制方法,利用所述的一種雙向轉換活門的油路控制裝置;采用調節第一油路壓力調節閥對第一進油管中的試驗液壓力進行控制,或/和采用調節第二油路壓力調節閥對第二進油管中試驗液的壓力進行控制;利用第一進油管或/和第二進油管的帶壓測試液推動雙向轉換活門中的活門結構往復運動,調節測試液體在第一出油口或/和第二出油口的通流或止流。
進一步的,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開啟并調節第二油路壓力調節閥,保持第二進油口的壓力為恒定壓力P21,此時第二出油口處無測試液流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航發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航發動力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8842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