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艦載補償平臺及船艦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276892.8 | 申請日: | 2021-03-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4800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23 |
| 發明(設計)人: | 吳軍;崔恒春;王立平;朱斌;王瀟劍 | 申請(專利權)人: | 清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3B17/00 | 分類號: | B63B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杜德海 |
| 地址: | 10008***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艦載 補償 平臺 船艦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艦載補償裝置,包括第一平臺、第二平臺、并聯組件、第三平臺和升降組件,所述第二平臺設在所述第一平臺的上方,所述并聯組件設在所述第一平臺和所述第二平臺之間,所述并聯組件包括支撐桿和多個伸縮桿,所述支撐桿的底端與所述第一平臺鉸接,所述支撐桿的頂端與所述第二平臺鉸接,多個所述伸縮桿設在所述支撐桿的外周且沿著所述伸縮桿的周向間隔布置,多個所述伸縮桿的底端與所述第一平臺鉸接,多個所述伸縮桿的頂端與所述第二平臺鉸接,所述第三平臺設在所述第二平臺的上方,所述升降組件設在所述第二平臺和所述第三平臺之間以驅動所述第三平臺上下移動。本發明的艦載補償裝置,工作空間大,補償能力強。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艦載平臺補償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艦載補償平臺和具有該艦載補償平臺的船艦。
背景技術
艦載穩定平臺是一種用于補償艦艇在海上航行時的顛簸,以使其上平臺保持穩定的裝置。相關技術中,艦載穩定平臺的補償能力無法滿足使用需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基于發明人對以下事實和問題的發現和認識做出的:
相關技術中,艦載穩定平臺的上平臺大體上僅能在水平方向進行補償調整,上平臺在豎直方向無法進行位置調整,由此,艦載穩定平臺的調節空間較小,不能滿足上平臺在豎直方向的補償需求。
本發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
為此,本發明的實施例提出一種艦載補償平臺,該平臺結構簡單,精度高,負載能力強,在豎直方向上補償能力強,增大了工作空間。
本發明還提出了一種具有上述艦載補償平臺的船艦。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艦載補償平臺,包括第一平臺,第二平臺,所述第二平臺設在所述第一平臺的上方;并聯組件,所述并聯組件設在所述第一平臺和所述第二平臺之間,所述并聯組件包括支撐桿和多個伸縮桿,所述支撐桿的底端與所述第一平臺鉸接,所述支撐桿的頂端與所述第二平臺鉸接,多個所述伸縮桿設在所述支撐桿的外周且沿著所述伸縮桿的周向間隔布置,多個所述伸縮桿的底端與所述第一平臺鉸接,多個所述伸縮桿的頂端與所述第二平臺鉸接;第三平臺,所述第三平臺設在所述第二平臺的上方;升降組件,所述升降組件設在所述第二平臺和所述第三平臺之間以驅動所述第三平臺上下移動。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艦載補償平臺,可以在豎直方向上進行位置補償,增大了工作空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伸縮桿的底端通過第一虎克鉸與所述第一平臺鉸接,所述伸縮桿的頂端通過第一球副與所述第二平臺鉸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伸縮桿有五個,五個所述伸縮桿設在所述支撐桿的外周且沿著所述伸縮桿的周向間隔布置。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伸縮桿沿著從上至下的方向向外側傾斜。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平臺和所述第二平臺均為圓盤形,所述支撐桿的底端與所述第一平臺的圓心位置鉸接,所述支撐桿的頂端與所述第二平臺的圓心位置鉸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平臺的直徑大于所述第二平臺的直徑。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支撐桿的底端通過第二虎克鉸與所述第一平臺鉸接,所述支撐桿的頂端通過第二球副與所述第二平臺鉸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升降組件為剪叉式升降組件。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伸縮桿為電動推桿。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船艦包括上述任一實施例的艦載補償平臺。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艦載補償平臺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升降組件的示意圖。
圖3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船艦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清華大學,未經清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7689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港口物流起重機防風拉索安全防護設備
- 下一篇:對話機器人的測試方法和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