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有效防止草莓細菌性角斑病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272187.0 | 申請日: | 2021-03-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1651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5 |
| 發明(設計)人: | 陶磅;段永華;左麗娟;萬紅;殷薦芳;李艷華;李娟;張鐘;李衛芬 | 申請(專利權)人: | 云南省農業科學院園藝作物研究所;玉溪市農業科學院 |
| 主分類號: | A01G22/05 | 分類號: | A01G22/05;A01G13/00;A01G22/00;A01G7/06;A01G22/22 |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鼎宏恒業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8 | 代理人: | 謝敏 |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盤龍區***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有效 防止 草莓 細菌性 角斑病 方法 | ||
1.一種有效防止草莓細菌性角斑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止草莓細菌性角斑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技術:草莓間作茴香混種。
2.一種有效防止草莓細菌性角斑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止草莓細菌性角斑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技術:草莓間作茼蒿混種。
3.一種有效防止草莓細菌性角斑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止草莓細菌性角斑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技術:草莓同時間作茴香和茼蒿混種。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間作為,茴香或/和茼蒿的播種設置在草莓移栽期前2~3個月播種,當苗高10cm左右的時候,按株行距30cm×25cm的規格移栽,當植株株高達50cm左右時,從地面20cm處剪除,令其重發新枝。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止草莓細菌性角斑病的方法包括草莓移栽時,用20%丙硫唑懸浮劑750~1000倍液、或1%中生菌素800倍液兌水醮根;
移栽后每隔10~15天,施用枯草芽孢桿菌、喹啉銅、中生菌素類的不同農藥試劑輪流噴施2~3次。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止草莓細菌性角斑病的方法包括每666.7m2草莓田在施用2000kg有機肥的基礎上,N、P2O5、K2O的平衡施用量分別為30~35kg、7~12kg、30~40kg,分12~15次兌水澆施;在莖葉旺長至開花期,可用2%磷酸二氫鉀、氨基酸500~800倍等肥料葉面噴施2~3次。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止草莓細菌性角斑病的方法包括水稻--草莓輪作種植,舍棄蔬菜--草莓或烤煙--草莓或玉米--草莓的輪作種植方式。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止草莓細菌性角斑病的方法包括移栽時,采用大棚避雨設施,按1.0m的墑寬和30~40cm墑高起壟,在墑面上以株行距30cm×25cm的規格雙行種植,安裝滴管系統后覆蓋地膜并在地膜上安裝噴灌系統,當氣溫高于25℃時,采取70%遮陰網遮陰和噴水降溫措施。
9.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止草莓細菌性角斑病的方法包括使用脫毒草莓匍匐莖無菌莖尖基質扦插繁苗方式對草莓進行繁殖,具體為:嚴格控制育苗室溫不要超過25℃;使用盤體長寬為54cm×28cm,孔容量128ml,孔數為21穴的育苗盤,填充基質后扦插重量為1.0g以上的匍匐莖莖尖,保持基質含水量在70%~80%;苗齡為50~70天,株高10cm以上,葉片數5片以上,假莖粗6.00mm以上,根條數8條以上時,移栽。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脫毒草莓苗為京藏香、丹莓1號、丹莓2號、妙香7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云南省農業科學院園藝作物研究所;玉溪市農業科學院,未經云南省農業科學院園藝作物研究所;玉溪市農業科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72187.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