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清咽止咳潤肺保健食品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262907.5 | 申請日: | 2021-03-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78597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14 |
| 發明(設計)人: | 楊善彬;廖友林;陳榮彬;夏艷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師范大學 |
| 主分類號: | A23L33/105 | 分類號: | A23L33/105;A61K36/8994;A61P11/00;A61P11/04;A61P11/14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信立達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包曉靜 |
| 地址: | 401331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止咳 潤肺 保健食品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食品制備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清咽止咳潤肺保健食品及其制備方法,所述清咽止咳潤肺保健食品按照質量份數由中藥提取物6?8份、冰糖2?3份、麥芽糊精8?12份、檸檬酸1?2份組成;所述中藥提取物按照質量分數由黃岑2?3份、杏仁6?8份、柚皮2?4份、麻黃1?2份、白果3?5份、白芥子3?4份、川貝母2?3份、馬兜鈴4?5份、麥冬3?6份、川貝5?7份、銀耳6?9份、石斛4?5份、桔梗2?3份、魚腥草1?2份、薏苡仁4?5份、百合2?4份、薄荷3?5份組成。本發明采用中藥制成中藥提取物,與糖漿、檸檬酸混合,對糖果起到了護色作用,促進了有效成分的吸收,能夠實現清咽止咳潤肺的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食品制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清咽止咳潤肺保健食品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養生概念的深入,人類不僅關注健康飲食,也關注功能型食品,力求通過食品預防或改善一些不適的生理狀況。咽位于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的起始路口,是空氣、飲食進入人體的要道,是外界有害因素最易侵害的部位之一。當很多原因使身體抵抗力下降或咽部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時,平時存在咽部或者從外界侵入的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就會趁虛而入,迅速生長繁殖,使咽部肺部感染,得急性咽炎、肺炎。若不能根除或避免引起急性咽炎、肺炎的各種原因,病人體質弱,抵抗力下降,或病原體及有害物質長時間不斷刺激咽部,咽部的急性炎癥反復發作,久之就會得慢性咽炎及肺炎。因此,對咽喉的保護尤為重要。目前具有清咽利喉功效的藥品或功能食品多為液體型,不方便攜帶且還存在著藥味重、入口苦澀、口感差等缺點。
通過上述分析,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及缺陷為:目前具有清咽利喉功效的藥品或功能食品多為液體型,不方便攜帶且還存在著藥味重、入口苦澀、口感差等缺點。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清咽止咳潤肺保健食品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清咽止咳潤肺保健食品的制備方法,所述清咽止咳潤肺保健食品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黃岑、杏仁、柚皮、麻黃、白果、白芥子、川貝母、馬兜鈴、麥冬、川貝、銀耳、石斛、桔梗、魚腥草、薏苡仁、百合、薄荷分別置于清水中,使用中藥刷進行清洗,洗凈表面雜質;將藥材置于風干篦上,放至陽光下晾曬1/3-1/2h,進行一次翻面,后繼續晾曬1/4-1/3h,曬干表面水分;
步驟二,將黃岑、柚皮、麻黃、白果、白芥子、馬兜鈴、川貝、銀耳、石斛、魚腥草、百合、薄荷置于煎鍋中,加水沒過藥材,進行8-10h浸泡;將藥材與浸泡液進行大火加熱,水開后轉小火繼續進行2-4h煎煮,過濾,得到煎煮液;向過濾的濾渣中再次加入清水,進行1-2h煎煮、過濾,合并兩次煎煮液,得到中藥提取物;
步驟三,將中藥提取物進行加熱,加熱過程中進行勻速攪拌,直至中藥提取物密度為1.2g/cm3,停止加熱,得到濃縮中藥提取物;分別使用杏仁、川貝母、麥冬、桔梗、薏苡仁進行杏仁提取物、川貝母提取物、麥冬提取物、桔梗提取物、薏苡仁提取物的制備;
步驟四,將冰糖與麥芽糊精進行混合,加入蒸餾水煮沸;將煮沸的混合液體進行過篩后進行熬糖至一定溫度,得到糖漿;同時將糖漿晾涼至一定溫度,在糖漿中加入濃縮中藥提取物,攪拌后加入杏仁提取物、川貝母提取物、麥冬提取物、桔梗提取物、薏苡仁提取物,進行加熱并在加熱過程中進行攪拌,直至混合物密度為1.4g/cm3,停止加熱,加入檸檬酸,攪拌至檸檬酸粉末融化,停止攪拌,得到藥物漿液;
步驟五,將藥物漿液置于模具中,置于環境溫度為0-5℃環境下靜置0.5-1h,再置于環境溫度為6-10℃條件下靜置0.5-1h,最后置于環境溫度為0℃-5℃條件下靜置0.2-0.5h,脫模,將塊狀物質從模具中取出,得到清咽止咳潤肺保健食品;
步驟三中,所述杏仁提取物的制備方法為:
(1)將杏仁加水進行浸泡,浸泡時間為4-5h,浸泡結束后去掉表皮,得到杏仁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師范大學,未經重慶師范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6290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