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聚四氟乙烯超細長絲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256940.7 | 申請日: | 2021-03-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05545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1-20 |
| 發明(設計)人: | 谷圣萍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森榮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1D5/42 | 分類號: | D01D5/42;D01H7/86;D01F6/12 |
| 代理公司: | 淄博市眾朗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7316 | 代理人: | 丁鵬鵬 |
| 地址: | 256400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聚四氟乙烯 細長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聚四氟乙烯纖維制備技術領域,具體的涉及一種聚四氟乙烯超細長絲的制備方法。將聚四氟乙烯分散顆粒料低溫處理后與助劑油混合,然后進行熟化,并模壓成型;將聚四氟乙烯混合料放置在壓縮比為260的推壓模腔內推壓并連續擠出條子,得到聚四氟乙烯料條;將聚四氟乙烯料條壓出薄膜,經熱處理除油;將除油的薄膜經多次拉伸,得到聚四氟乙烯薄膜;將聚四氟乙烯薄膜縱向分切成若干條扁絲,并進行加熱拉伸,將所得絲通過復捻的方式制備成圓絲,加捻定型同時進行快速降溫,最后將絲通過絡筒纏繞在軸上,制備得到聚四氟乙烯超細長絲。采用本發明所述的制備方法制備得到的聚四氟乙烯超細長絲,強度高,線密度均勻,無毛刺,收縮率低。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聚四氟乙烯纖維制備技術領域,具體的涉及一種聚四氟乙烯超細長絲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聚四氟乙烯因其結構上的特殊性,不適于用通常的溶液紡和熔融紡來制成纖維。至今聚四氟乙烯纖維常用的生產方法包括三種:乳液紡絲、糊料擠壓法、裂膜法。
(1)乳液紡絲又稱載體紡絲,是目前生產聚四氟乙烯纖維最成熟的一種方法,常以容易成纖的粘膠或聚乙烯醇水溶液為載體,和聚四氟乙烯乳液混和均勻,按常規濕法紡絲方法進行紡絲,成形纖維經洗滌和干燥后在380-400℃的高溫下進行燒結,從而去除載體部分,再對已在高溫下粘結的聚四氟乙烯進行350℃下的適當拉伸,即得成品聚四氟乙烯纖維。這種方法總體上是將溶液通過噴絲頭進行紡制。
(2)糊料擠壓法:將聚四氟乙烯分散樹脂粉末與易于揮發的石油產品混合在一起(作為潤滑油),調制成糊狀,置入擠出機中,通過口模壓制成扁形或圓形的長絲,然后干燥、使潤滑劑揮發,拉伸后得成品。
(3)裂膜法:將聚四氟乙烯分散樹脂粉末與易于揮發的石油產品混合在一起(作為潤滑油),調制成糊狀,置入擠出機中,通過口模壓制成棒材或片材,再將棒材壓延成片材,然后干燥、使潤滑劑揮發,拉伸,再通過刀片分割成具有一定寬度的窄條,最后拉伸后得成品,有的需要加捻處理。
總體而言,乳液紡絲一般只能加工短纖,且強度較低,短纖截面根據噴絲頭的孔形狀而變化;糊料擠壓只能加工長絲,強度較低,長絲截面根據口模的孔形狀而變化;裂膜法可加工長絲和短纖,纖維強度普遍比乳液紡絲和糊料擠壓的高,由于是采用刀片分割,長絲和短纖截面一般是扁型。
對于長度≥5000米的超細聚四氟乙烯纖維的制備,目前沒有很好的方法,采用上述方法進行制備,很難保證聚四氟乙烯纖維長度和線密度的均勻性,很容易出現斷絲;達到高拉伸強度時,聚四氟乙烯纖維很容易起毛刺,在保證低收縮率的同時很難保證斷裂伸長率的指標達標。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聚四氟乙烯超細長絲的制備方法;采用該方法制備的聚四氟乙烯超細長絲強度高,線密度均勻,無毛刺,收縮率低,條干不勻率低。
本發明所述的聚四氟乙烯超細長絲的制備方法,由以下步驟組成:
(1)將聚四氟乙烯分散顆粒料于低溫環境下存放一段時間,經篩料后與助劑油按比例混合,得到經低溫油處理過的聚四氟乙烯混合料,再次篩料后密封備用;
(2)將步驟(1)制備得到的聚四氟乙烯混合料于高溫環境下進行熟化,然后模壓成型;
(3)將步驟(2)模壓成型的聚四氟乙烯混合料放置在壓縮比為260的推壓模腔內推壓并連續擠出條子,得到聚四氟乙烯料條;
(4)將聚四氟乙烯料條經導向板喂入壓延機壓出薄膜,薄膜經熱處理進行除油;
(5)將除油后的薄膜經多次拉伸,得到寬度為12-15cm的聚四氟乙烯薄膜;
(6)將聚四氟乙烯薄膜縱向分切成若干條扁絲,并進行加熱拉伸,將所得絲通過復捻的方式制備成圓絲,加捻定型同時進行快速降溫,最后將絲通過絡筒纏繞在軸上,制備得到聚四氟乙烯超細長絲。
其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森榮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山東森榮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5694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