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古建筑修復用臨時加固支撐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248045.0 | 申請日: | 2021-03-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0091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25 |
| 發明(設計)人: | 李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蕪湖挺優機電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G23/04 | 分類號: | E04G23/04;E04G25/04;E04G25/06 |
| 代理公司: | 浙江錦明智一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503 | 代理人: | 孫艾明 |
| 地址: | 241081 安徽省蕪湖***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古建筑 修復 臨時 加固 支撐 設備 | ||
本發明涉及建筑修復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古建筑修復用臨時加固支撐設備,包括古建筑支撐柱,還包括:平板車,具有一對,兩個平板車間隔且對稱設置,兩個平板車之間設有用于驅動兩個平板車移動的拉桿;支撐機構,具有一對,分別設置在每個平板車上;平移支撐機構,具有一對,分別設置在每個平板車上;升降機構,具有一對,分別設置在每個平移支撐機構的工作端;固定機構,具有一對,分別設置在每個升降機構的工作端;其中,每個所述固定機構均包括有:固定板,該固定板上設有能夠與古建筑支撐柱外部接觸的弧形切口,本技術方案能夠快速的將需要修復的古建筑支撐柱進行臨時固定,提高修復過程中古建筑的結構穩定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修復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古建筑修復用臨時加固支撐設備。
背景技術
古建筑木結構的主要由榫卯連接,典型的即為梁端做成榫頭形式,柱身做成卯口形式,這種連接節點具有剛柔并濟的作用,結合我國古建筑木結構體系自身,具有良好的抗彎能力和耗能能力;然而由于外界因素作用(地震、臺風、環境溫濕度等)和木材自身缺陷等原因,在榫卯節點部位發生擠壓變形后,榫和卯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殘余變形,這就使得榫卯節點逐漸變得松動、榫和卯之間空隙加大,更甚者出現局部拔榫、節點松脫等現象。因此需要對損壞較重的古建筑進行修復,古建筑在修復過程中需要將舊的結構件取下并用新的結構件替換,由于有些結構件為承重件,如支撐柱,在更換時原有結構失去支撐容易造成古建筑穩定性降低,影響古建筑修復質量,因此,我們提出了一種古建筑修復用臨時加固支撐設備,以便于解決上述提出的問題。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古建筑修復用臨時加固支撐設備,本技術方案能夠快速的將需要修復的古建筑支撐柱進行臨時固定,提高修復過程中古建筑的結構穩定性。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古建筑修復用臨時加固支撐設備,包括古建筑支撐柱,還包括:
平板車,具有一對,兩個平板車間隔且對稱設置,兩個平板車之間設有用于驅動兩個平板車移動的拉桿;
支撐機構,具有一對,分別設置在每個平板車上;
平移支撐機構,具有一對,分別設置在每個平板車上;
升降機構,具有一對,分別設置在每個平移支撐機構的工作端;
固定機構,具有一對, 分別設置在每個升降機構的工作端;
其中,每個所述固定機構均包括有:
固定板,該固定板上設有能夠與古建筑支撐柱外部接觸的弧形切口。
優選地,每個所述支撐機構均包括:
螺紋套,具有一對,對稱設置在平板車的邊側兩端;
第一螺桿,具有一對,分別呈豎直設置在每個螺紋套的內圈,每個第一螺桿均與每個螺紋套螺紋連接;
穩定板,具有一對,分別呈水平設置在每個第一螺桿的底部;
防滑層,具有一對,分別設置在每個穩定板的底部;
第一鎖定螺帽,具有一對,分別設置于第一螺桿的上端,每個第一鎖定螺帽的底部均能夠與每個螺紋套的頂部抵接設置,每個第一鎖定螺帽均與每個第一螺桿螺紋連接;
第一轉盤,具有一對,分別設置在每個第一螺桿的頂部。
優選地,每個所述平移支撐機構均包括:
底部平板,呈水平安裝在平板車的頂部;
平移板,呈水平位于底部平板的正上方;
第一滑軌,具有一對,平行設置在底部平板的頂部前后兩側,平移板的底部兩側分別設有能夠在每個第一滑軌滑動的第一滑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蕪湖挺優機電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蕪湖挺優機電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4804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透射電鏡樣品中心位置的調節方法
- 下一篇:一種菜品銷售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