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池塘旁路循環水體凈化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240830.1 | 申請日: | 2021-03-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4933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23 |
| 發明(設計)人: | 曲疆奇;賈成霞;張清靖;朱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市水產科學研究所(國家淡水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C02F101/10;C02F101/16;C02F101/30;C02F101/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榮紅穎;劉春成 |
| 地址: | 100068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池塘 旁路 循環 水體 凈化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池塘旁路循環水體凈化系統,所述池塘旁路循環水體凈化系統包括:養殖池;生態溝渠,與所述養殖池的出水口相連,用于通過所述生態溝渠內的植物對養殖池廢水進行凈化;人工濕地,與所述生態溝渠的出水口相連,用于吸附養殖池廢水中的污染物;生態塘,與所述人工濕地的出水口相連,用于對養殖池廢水進行進一步凈化。本發明生態溝渠中種植的植物根系可對養殖廢水的有機物等污染物進行吸附,得到凈化水質的作用。生態溝渠、人工濕地和生態塘相配合達到對養殖廢水的充分凈化。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池塘水體凈化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池塘旁路循環水體凈化系統。
背景技術
池塘養殖是目前我國主要的淡水漁業養殖方式。據統計,2019年淡水池塘養殖面積264.47萬公頃,養殖產量2230萬噸,占淡水養殖總產量的74% (2020中國漁業統計年鑒)。在養殖過程中由于餌料的殘留、養殖對象排泄物的積累等,經常導致養殖水體水質惡化,對養殖產生諸多不利影響。首先,有機物的分解,導致游離氨氮和亞硝酸鹽氮含量升高,對養殖對象產生嚴重毒害作用;其次,生化需氧量和化學需氧量的升高會導致養殖對象缺氧,甚至大量死亡;再者,水質的富營養化,會使水中的有害微生物過量繁殖,使養殖對象易染病死亡。近年來對北方地區水產環境的監測結果表明,養殖水體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養殖水體污染問題,因水質條件惡化發生大面積死魚事件時有發生。換水是解決高密度池塘養殖水質惡化的有效手段,但養殖廢水的排放會引起周邊環境的污染,而且浪費大量的水資源,不適合北方地區這樣重度缺水的地區,也不符合低碳、健康和環保的水產養殖業發展的方向。利用化學藥劑與污染物發生氧化、還原、沉淀、聚合等反應,使污染物從養殖環境中分離或降解轉化成無毒、無害的化學形態,雖然見效快,但處理的費用高,易造成二次污染,也不適合北方地區的池塘養殖方式。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及缺陷,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池塘旁路循環水體凈化系統。
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池塘旁路循環水體凈化系統,包括:養殖池;
生態溝渠,與所述養殖池的出水口相連,用于通過所述生態溝渠內的植物對養殖池廢水進行凈化;
人工濕地,與所述生態溝渠的出水口相連,用于吸附養殖池廢水中的污染物;
生態塘,與所述人工濕地的出水口相連,用于對養殖池廢水進行進一步凈化。
在上述池塘旁路循環水體凈化系統中,作為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池塘旁路循環水體凈化系統還包括設置于所述養殖池和生態溝渠之間的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入水口與所述養殖池的出水口相連,所述沉淀池的出水口與所述生態溝渠的入水口相連,所述沉淀池用于對養殖池廢水進行初步沉淀,以去除養殖池廢水中的顆粒物。
在上述池塘旁路循環水體凈化系統中,作為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池塘旁路循環水體凈化系統還包括高位精養池,所述高位精養池用于養殖對水質要求較高的名優魚類,所述高位精養池與所述生態塘的出水口相連,經過所述生態塘凈化后的廢水進入所述高位精養池用作所述高位精養池的水源;優選地,所述高位精養池設置于地面以上,以便于觀察。
在上述池塘旁路循環水體凈化系統中,作為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生態溝渠的植物為多年生、吸附能力強、觀賞性高的植物。
在上述池塘旁路循環水體凈化系統中,作為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生態溝渠依次包括一級生態溝渠、二級生態溝渠和三級生態溝渠,所述一級生態溝渠、二級生態溝渠和三級生態溝渠中植物的高度依次升高,以使得所述生態溝渠具有高的觀賞性。
在上述池塘旁路循環水體凈化系統中,作為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一級生態溝渠與沉淀池的出水口相連接,所述一級生態溝渠中的植物為荷花,優選地,所述荷花的品種為蓮韻牡丹、友誼牡丹、紅盞托珠和微山湖紅蓮中的至少一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市水產科學研究所(國家淡水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未經北京市水產科學研究所(國家淡水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4083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