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降低蔬菜鎘人體生物有效性的鈣生物強化措施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236143.2 | 申請日: | 2021-03-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6857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25 |
| 發明(設計)人: | 歷紅波;王寧;任靜華;王夢雨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G22/15 | 分類號: | A01G22/15;A01C21/00;G01N21/73;G01N27/626;G01N3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佳華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947 | 代理人: | 蔡浩 |
| 地址: | 210023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降低 蔬菜 人體 生物 有效性 強化 措施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降低蔬菜鎘人體生物有效性的鈣生物強化措施,涉及一種蔬菜培育技術領域,其操作方法為選擇應季不同蔬菜品種,將蔬菜種子撒入土壤中,在溫室條件下種植蔬菜,等蔬菜發芽和成長2周后,在蔬菜葉面噴施水溶性鈣肥處理,針對不同蔬菜,綜合考慮蔬菜中鎘的含量和生物有效性,并根據成人或兒童每周攝入的蔬菜量,計算并對比對照組和葉面噴鈣處理組蔬菜攝入導致的每周鎘暴露劑量,確立能夠降低蔬菜鎘人體生物有效性和人體鎘攝入劑量的鈣生物強化措施,利用營養元素與鎘在胃腸道吸收的交互作用,通過開發蔬菜鈣生物強化措施來提高蔬菜鈣含量,進而降低蔬菜攝入后鎘在胃腸內的生物有效性,來降低蔬菜鎘健康危害。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蔬菜培育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降低蔬菜鎘人體生物有效性的鈣生物強化措施。
背景技術
種植在鎘污染菜地的蔬菜尤其是綠葉蔬菜容易出現鎘含量超標問題,導致長期鎘暴露,帶來嚴重負面健康危害。因此,迫切需要采取有效調控措施來降低蔬菜鎘的人體健康風險,保障食品安全和大眾人體健康。其中,當前最為廣泛采用的技術是采取措施來降低蔬菜鎘積累含量,比如通過篩選低鎘積累蔬菜品種、土壤施加鈍化劑降低土壤鎘活性等。無疑,降低蔬菜鎘積累含量是一個有效的人體鎘暴露調控措施。然而,除了上述措施外,是否還存在其它有效調控措施呢?蔬菜攝入胃腸道后,不是全部的鎘都能夠被人體吸收,只有生物有效部分才能被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系統進而在人體組織器官中積累,產生毒害作用。此外,鎘在人體胃腸道的吸收會顯著受到營養元素如鈣鐵鋅的攝入水平的影響,當營養元素攝入水平高時,會與鎘吸收發生拮抗作用,進而達到降低鎘吸收的目的。因此,可以設想,通過生物強化措施來提高蔬菜中營養元素含量,激發和提高營養元素在胃腸道內對鎘吸收的拮抗作用,可以降低蔬菜攝入后鎘在胃腸道的吸收,進而達到控制人體鎘暴露的效果。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降低蔬菜鎘人體生物有效性的鈣生物強化措施,通過開發蔬菜鈣生物強化措施,提高蔬菜鈣含量,來降低蔬菜鎘的人體生物有效性,達到調控蔬菜鎘健康危害的目的。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對污染土壤進行翻新,翻新深度為30cm,將鈍化劑按照每畝10kg施灑在鎘污染的土地上,蓋上塑料薄膜或干草,控制土壤熟料的濕度不低于60%,保濕持續14天,去除塑料薄膜,完成對土壤的處理;
步驟二:選擇應季不同蔬菜品種,將蔬菜種子撒入土壤中,在溫室條件下種植蔬菜;
步驟三:等蔬菜發芽和成長2周后,在蔬菜葉面噴施水溶性鈣肥處理。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水溶性鈣肥噴施含量的確定方法如下:
(1)鎘污染土壤采集與制備
從鎘污染農田或蔬菜基地采集污染土壤,經風干后,去除雜物,過2mm篩網,均勻混合后,分裝入塑料盆(60cm長,30cm寬,20cm深)中;
(2)溫室種植不同蔬菜品種及葉面噴施鈣
選擇應季不同蔬菜品種,將蔬菜種子撒入土壤中,在溫室條件下種植蔬菜,等蔬菜發芽和成長2周后,設置對照和葉面噴施水溶性鈣肥處理;
(3)蔬菜收獲及處理
蔬菜種植45天后,收獲,取蔬菜可食用部分用于下述處理和分析,收獲的蔬菜取可食用部分帶回實驗室后,分別先后用自來水和純水洗凈后,置于-24℃冰箱冷凍24h后,利用冷凍干燥機進行冷凍干燥;對比干燥前和干燥后蔬菜總量,計算出蔬菜含水率,蔬菜充分干燥后,利用食物研磨機研磨成粉末,達到均勻混合的目的;
(4)蔬菜中鎘和鈣含量的測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大學,未經南京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3614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