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采用顆粒狀菌種生產平菇菌棒的方法及其專用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207067.2 | 申請日: | 2021-0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0621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8 |
| 發明(設計)人: | 解文強;李娟;王明友;彭學文;周德歡;侯奎華;苑國民;周廷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唐山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A01G18/22 | 分類號: | A01G18/22;A01G18/20;A01G18/50 |
| 代理公司: | 石家莊海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3101 | 代理人: | 田文其 |
| 地址: | 063000 河北省唐山***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采用 顆粒狀 菌種 生產 平菇菌棒 方法 及其 專用設備 | ||
本發明屬于食用菌的栽培及生產設備,特別是指一種采用顆粒狀菌種生產平菇菌棒的方法及其專用設備。包括拌料,發酵裝置發酵,裝袋、接種等工序。本發明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的菌袋污染率高、能耗大等技術缺陷。具有菌袋污染率低、能耗小、可實現顆粒狀菌種接種的連續自動化作業、結構簡單、運行可靠、接種量可調等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食用菌的菌棒生產及生產設備,特別是指一種采用顆粒狀菌種生產平菇菌棒的方法及其專用設備。
背景技術
我國平菇生產以農業式生產為主,總產量占據絕對優勢,工廠化平菇生產的產量微乎其微。農業式生產中,一般采用塑料大棚在春秋冬三季進行,絕大多數培養料采用室外堆置發酵處理,極少數采用生料或熟料(滅菌)栽培。發酵料栽培生產流程為拌料、發酵、裝袋、接種、發菌;生料栽培的生產流程為拌料、裝袋、接種、發菌;熟料栽培(工廠化生產也采用這一流程)生產流程為拌料、裝袋、滅菌、冷卻、接種、發菌。通常采用φ14×45(長)厘米的直筒狀聚乙烯塑料袋為容器,每袋裝混合均勻的培養料3公斤左右,接種后經30天左右菌絲長滿菌袋。出菇時菌袋需碼垛,一般高度為8層菌袋。在菌袋兩端將塑料袋劃開,棚內保持濕度85%左右、溫度12℃~20℃即可正常出菇。
上述現有技術具體過程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一、室外堆置發酵處理
過程包括:
1、室外堆置發酵:各種物料混合均勻、加水攪拌后,建堆發酵。
發酵方法如下:首先將混合均勻的培養料堆成高為1-1.5米,底部寬度為1.2-1.5米,長度不限的梯形料堆;然后用直徑5-8厘米的木棒在料堆上插通氣孔,通氣孔間隔30厘米,從上到下直至地面。
2、翻堆。當料堆內溫度達到60℃時,開始計時并保持12小時,然后翻堆。翻堆時,將上面的料翻到下面,左右兩邊的料翻到中間。最后參照建堆方法繼續插孔發酵,如此翻堆2-3次。
3、裝袋接種。裝袋時先將料堆翻開、攤薄,以利降溫及散發發酵產生的有害氣體,當溫度降至25℃以下時開始裝袋。
4、先在袋的底部撒入1/2菌種,然后裝料、壓實,最后在袋的頂部裝入剩余菌種,封口后開始發菌。
上述方法的主要缺點在于:一是裝袋成功率很難保證,雖然在發酵過程中殺死了部分雜菌,但仍有數量可觀的雜菌存在,遇高溫、通風不良等條件時會造成污染率大幅升高。二是蟲害增加,在發酵過程中,往往招致菇蚊、菇蠅在培養料中產卵,裝袋后幼蟲繼續在袋內生存,直到出菇時仍有幼蟲危害,給生產造成損失。由于幼蟲在菌袋內部,很難殺滅。三是菌種量耗費多,為減少污染,使平菇菌種形成群體優勢,不得不加大菌種用量,增加了生產成本。
二、熟料(滅菌)栽培過程包括:
將各物料混合均勻并加水攪拌后,將料裝入袋中,封口后裝入滅菌鍋滅菌。滅菌通常采用常壓滅菌,100℃保持12小時,滅菌結束冷卻至25℃以下時,打開袋口接種,培養發菌。
上述方法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一是能耗大,滅菌需要維持12小時左右,整個滅菌期間不得斷火斷汽,否則達不到滅菌效果。滅菌過程需要耗費燃料。二是生產周期長,往往受到滅菌設備的限制,菇農制作菌袋過程被拉得很長,導致后期管理不能同步。
菌包(亦稱菌棒、菌袋)是用袋裝的培養基料(如棉籽殼)接入菌種,經過培養發菌和溫濕度控制即可出菇。生產食用菌時,只要保持特定的溫度和濕度以及菌包內的水分,就可以長出食用菌。袋栽(亦稱菌袋或菌包)培養食用菌時,需要將上述培養料裝入塑料袋內并壓緊。裝袋完成后,對菌包袋口的處理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窩口,一種用卡扣機扎口。其中窩口設備目前較為成熟,其主體構造一般包括裝袋裝置、抱筒裝置、推袋裝置、窩口裝置、接種裝置與動力機構和控制裝置,有些窩口設備還包括有插棒裝置。通過裝袋裝置裝料,抱筒裝置將料袋抱緊定型,推袋裝置將頂部開口的菌袋推送至窩口裝置下進行窩口作業,然后由人工或機械方式將菌棒插入窩口內完成接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唐山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未經唐山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0706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