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集成電路高溫老化測試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202345.5 | 申請日: | 2021-0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8189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01 |
| 發明(設計)人: | 李彩芬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彩芬 |
| 主分類號: | G01R31/28 | 分類號: | G01R31/28 |
| 代理公司: | 山東重諾律師事務所 37228 | 代理人: | 冷奎亨 |
| 地址: | 0500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集成電路 高溫 老化 測試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集成電路高溫老化測試裝置,包括箱體和位于所述箱體內的老化母板,所述老化母板上通過工位槽部安裝有老化子板,所述固定塊貫穿滑套的一側插接至支撐桿的內部上。該裝置支撐板帶動滑套和定位塊復位,使得定位塊對芯片本體、老化子板和老化母板之間進行壓緊定位,有利于保證檢測效率,操作便捷,使用靈活,通過橡膠齒楞、定位齒槽和磁體片的配合作用,使得固定塊穩固的插接在支撐桿上,從而實現對滑套和定位塊伸縮移動位置的有效限位固定,使得定位塊定位準確,壓緊作用穩固性高,操作便捷,省時省力,使得檢測時穩定性高,有效避免了由于接觸不良導致的誤差現象,從而進一步提高了檢測精度和質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集成電路芯片測試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集成電路高溫老化測試裝置。
背景技術
集成電路芯片在進行批量生產之前,一般都要經過老化測試(確保芯片的使用壽命及可靠性)和性能測試(芯片的功能和性能的批量生產測試),通過以上兩種測試的集成電路芯片才能定義為良品。傳統的老化測試板通常為帶有至少77個工位的多工位老化PCB板,每個工位上設有專用芯片插座,將待測試芯片的管腳引入老化PCB板,對多個待測試芯片進行高溫高壓帶電的老化試驗。然而,被測芯片的種類繁多,其封裝型式以及引腳的排列不同,故針對不同類型的被測芯片,需要訂制不同的老化測試板,老化測試板的設計制造成本較高,此外加長了測試周期,降低了測試效率。
為此,公開號為CN106771987A公開了一種基于子母板的集成電路芯片老化測試裝置及測試方法,該裝置包括通用老化母板和多個老化子板;通用老化母板上設有多個工位,工位上安裝有呈陣列布置的多個彈簧針;老化子板可安裝于通用老化母板的一工位上,其正面上設有芯片安裝部、并集成有外圍應用電路;老化子板的背面上安裝有呈陣列布置的多個金屬觸點,其中,多個金屬觸點的一部分與待測試芯片的管腳連接,另一部分與外圍應用電路連接;工位上的插針與老化子板背面的金屬觸點相匹配、并相接觸,從而將老化子板接入通用老化母板;還提供了一種測試方法。
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上述裝置僅僅通過工位和芯片安裝槽對待測芯片、老化母板和老化子板之間進行連接定位,并轉入老化試驗機臺進行高溫高濕動態老化試驗,其不便于待測芯片、老化母板和老化子板之間的穩定連接,繼而容易使其之間連接結構緊密穩固性差,從而使得極易導致待測芯片管腳接觸不良現象,進而影響測試精度和效率,且每次待測芯片的安裝,均需將芯片管腳和外圍應用電路分別與相應的金屬觸點電性連接,相對繁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集成電路高溫老化測試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集成電路高溫老化測試裝置,包括箱體和位于所述箱體內的老化母板,所述老化母板上通過工位槽部安裝有老化子板,所述老化子板上通過安裝槽部安裝有芯片本體,所述老化母板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支撐塊,所述支撐塊上固定連接有支撐桿,所述支撐桿之間設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上固定連接有定位桿,所述定位桿的下端螺紋連接有定位塊,所述定位塊上套接固定有防滑膠墊;所述定位塊對應抵接在芯片本體的頂部,所述支撐板的兩端均固定連接有滑套,所述滑套滑動套接在支撐桿上,所述滑套的側壁上固定連接有支撐筒,所述支撐筒的內部貫穿滑接有固定桿,所述固定桿的一端固定連接有固定塊,所述固定塊貫穿滑套的一側插接至支撐桿的內部上。
優選的,所述箱體內設置第一夾層,所述第一夾層內設置中空結構的加熱管,所述加熱管的直徑為3-5毫米,所述加熱管之間的間距為3-5mm,所述第一夾層外側設置保溫層。
此項設置通過定位塊便于對芯片本體、老化子板和老化母板之間進行抵接限位固定,從而便于實現芯片本體、老化子板和老化母板之間的緊密連接,使得檢測時穩定性高,有效避免了由于接觸不良導致的誤差現象,從而有利于提高檢測精度和質量,通過防滑膠墊有效避免了定位塊對芯片的磨損現象,防護效果好。
優選的,所述支撐桿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擋板,所述擋板和滑套之間固定連接有彈簧,所述彈簧套設在支撐桿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彩芬,未經李彩芬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0234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