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便攜式乘用車接近角、離去角及輪緣高度組合式測量儀器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187846.0 | 申請日: | 2021-0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8534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18 |
| 發明(設計)人: | 魯雄文;趙婧;姬亞鵬;李春鵬;楊旭;曹嬌;龐博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B21/22 | 分類號: | G01B21/22;G01B21/08;G01M9/06 |
| 代理公司: | 長春吉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杜森垚 |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長春***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便攜式 乘用車 接近 離去 輪緣 高度 組合式 測量 儀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便攜式乘用車接近角、離去角及輪緣高度組合式測量儀器,包括車輪切平面機構、車身切桿、電子測角儀及高度測量支腳;各零部件按照功能組成以下兩種裝置:乘用車接近角、離去角測量裝置,由車輪切平面機構、車身切桿以及電子測角儀組成,車身切桿一端與可折疊桿件中部通過錨式連接銷連接,電子測角儀安裝在車身切桿另一端;輪緣高度測量裝置,由車輪切平面機構、車身切桿以及高度測量支腳組成,車身切桿一端與可折疊桿件中部通過彈性卡扣連接,且車身切桿垂直于車輪切平面機構所處的水平面;高度測量支腳通過基座彈性卡扣安裝在車身切桿上且垂直于車身切桿。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便攜式乘用車接近角、離去角及輪緣高度組合式測量儀器,用于車輛空氣動力學性能開發中對車輛的接近角、離去角及輪緣高度進行精確測量。
背景技術
車輛空氣動力學性能開發中需對車輛的接近角、離去角及輪緣高度進行精確測量。車輛的接近角、離去角不僅是車輛通過性參數,也對前方氣流進入及離開車輛底部的流動狀態有較大影響,是影響整車風阻系數的重要參數。前后輪緣高度值是表征車身相對地面姿態的參數,對車周流場特別是底部流場有重要影響,也是決定整車風阻系數的重要參數。
以上三個參數的準確測量對車輛空氣動力學性能對標有重要意義,風洞試驗現場也需要對輪緣高度進行測量以控制車身姿態。當前接近角、離去角的測量設備多為臺架式,尺寸、重量大,不便于試驗室/廠區外移動及攜帶,導致使用場所嚴重受限,無法進行臨時場所的測量。輪緣高度測量多采用鋼板尺,精度低、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及重復性無法保證。現有測量儀器無法滿足空氣動力學風洞試驗現場測量及對標需求。
專利文獻1公開了一種支架式車輛接近角和離去角測量裝置,它包括旋轉支架、測量桿、基準桿和轉軸,其中旋轉支架包括寬桿、窄桿和支撐板,基準桿有2根,分別布置于測量桿的兩側,旋轉支架、基準桿和測量桿均可繞轉軸轉動,測量桿和基準桿還可沿轉軸的軸心方向平移。測量桿在自由端開有缺口段,測量桿缺口段搭在旋轉支架支撐板上時,測量桿的上表面和旋轉支架寬桿的上表面共面,形成測量切平面,配合基準桿提供的車輛接地平面,可直接測量車輛的接近角和離去角。其測量設備最小測量閾值約18°,不適用于乘用車測量。
專利文獻2公開了一種汽車接近角和離去角測量裝置,包括:軟線、套管、鉛垂線、剛性條和繞線器,所述軟線穿過所述套管后與所述繞線器連接,所述剛性條與所述套管固定連接且所述剛性條的長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套管的軸線。
專利文獻3公開了一種測量汽車接近角和離去角的工裝,其中該工裝包括:底板;紅外信號發射器,紅外信號發射器設置在底板上;紅外信號接收器,紅外信號接收器與底板可折疊連接,且紅外信號接收器可接收紅外信號發射器發射的、未被汽車車體遮擋的紅外信號;數據采集電路,數據采集電路與紅外信號接收器電連接,紅外信號接收器接收到紅外信號發射器發射的紅外信號后,將紅外信號輸出給數據采集電路,以使數據采集電路根據紅外信號和底板的長度,輸出汽車接近角和離去角。
現有的接近角、離去角測量方案,多為臺架式結構,不具備本發明中的便攜特征。并且,目前尚無測量輪緣高度的專用儀器,鋼板尺等通用量具難以定位保證結果準確。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當前接近角、離去角測量方法多為臺架式,不便于試驗室/廠區外移動及攜帶,無法進行臨時場所的測量。目前尚無測量輪緣高度的專用儀器,鋼板尺等通用量具難以定位保證結果準確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便攜式乘用車接近角、離去角及輪緣高度組合式測量儀器,在滿足對乘用車以上三個參數進行精確測量的基礎上,方便攜帶。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結合附圖:
一種便攜式乘用車接近角、離去角及輪緣高度組合式測量儀器,包括車輪切平面機構1、車身切桿2、電子測角儀3及高度測量支腳4;車輪切平面機構1包括可折疊桿件11,可折疊桿件11兩端分別固定有切平面12;車身切桿2包括可折疊連桿;
上述零部件按照功能組成以下兩種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18784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