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池包鎖止機構及車輛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181747.1 | 申請日: | 2021-02-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13541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07 |
| 發明(設計)人: | 曹貝貝;來安東;杜穎穎;王利強;賈俊;杜朋雨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浙江吉智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50/262 | 分類號: | H01M50/262;H01M50/249;B60L53/80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傳鑫;賈允 |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池 包鎖止 機構 車輛 | ||
本發明涉及汽車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電池包鎖止機構及車輛,電池包鎖止機構包括鎖止殼體、第一傳動件、第二傳動件和限位件;鎖止殼體上設置有缺口;限位件包括第二抵接面,限位件卡接在缺口內;第一傳動件和第二傳動件均設置在鎖止殼體內,第二傳動件與鎖止殼體連接,第二傳動件上設置有連接部和限位部;第一傳動件帶動連接部轉動,使得限位部由第一位置轉動至第二位置,限位部與第二抵接面抵接,限制限位件沿著第二傳動件的軸線方向移動;本發明將鎖止殼體設置在車輛的車身上,限位件設置在電池包上,第一傳動件能夠帶動第二傳動件轉動,使得限位部與限位件限位抵接,限制限位件沿著第二傳動件的軸線方向移動,進而實現對電池包的精準限位。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電池包鎖止機構及車輛。
背景技術
為響應節能減排號召,各大汽車企業全面迎來電動化時代,傳統重卡作為污染源之一,勢必會被電動化取代。因重卡滿載質量大需求電量多,所以存在充電時間長及快充會加速電池衰減等問題,更換電池包來解決此類的問題,從而提升運營效益。
電池包鎖止機構是實現重卡換電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市場上實現重卡換電的車型并不多,相應的電池包鎖止機構不成熟,存在非全約束,鎖止功能可靠性低,對電池框架及車身固定底座精度要求高現象。并且重卡換電的電池包鎖止機構通常利用氣缸或電機等驅動裝置來實現鎖止和解鎖功能,當失去動能時電池包鎖止機構存在退鎖風險。
基于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急需研究一種電池包鎖止機構及車輛,來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提供了一種電池包鎖止機構及車輛,本發明將鎖止殼體設置在車輛的車身上,限位件設置在電池包上,且所述第一傳動件能夠帶動所述第二傳動件轉動,使得限位部與限位件限位抵接,限制所述限位件沿著所述第二傳動件的軸線方向移動,進而實現對電池包的精準限位;且在所述電池包鎖止機構無動能時也能實現對電池包的自鎖功能。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電池包鎖止機構,包括鎖止殼體、第一傳動件、第二傳動件和限位件;
所述鎖止殼體用于與車輛的車身連接,所述鎖止殼體上設置有缺口;
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二抵接面,所述限位件用于與車輛的電池包連接,且所述限位件卡接在所述缺口內;
所述第一傳動件和所述第二傳動件均設置在所述鎖止殼體內,所述第二傳動件與所述鎖止殼體連接,所述第二傳動件上設置有連接部和限位部;所述第一傳動件帶動所述連接部轉動,使得所述限位部由第一位置轉動至第二位置,所述限位部與所述第二抵接面抵接,限制所述限位件沿著所述第二傳動件的軸線方向移動。
進一步地,所述鎖止殼體包括結構相同的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
所述第一殼體上設置有第一連接槽,所述第二殼體上設置有第二連接槽,所述第一連接槽和所述第二連接槽相對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傳動件為柱狀結構;
所述連接部和所述限位部設置在所述第二傳動件的側壁上;
所述第二傳動件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凸臺,兩個所述凸臺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連接槽和第二連接槽,使得所述第二傳動件能夠在所述第一連接槽或所述第二連接槽內轉動。
進一步地,所述限位部包括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為螺旋曲面;
所述第二抵接面為螺旋曲面,所述第二抵接面的曲率與第一抵接面的曲率相同,所述第二傳動件轉動使得所述第一抵接面與所述第二抵接面抵接,限制所述限位件沿著所述第二傳動件的軸線方向移動。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傳動件為蝸桿,所述連接部上設置有所述蝸桿相配合的蝸輪;
所述蝸桿與所述蝸輪的摩擦角大于蝸桿的升角。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浙江吉智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浙江吉智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18174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