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用于處理施工車輛清洗污水的系統(tǒng)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110143404.6 | 申請日: | 2021-02-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0784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8 |
| 發(fā)明(設計)人: | 奚邦鳳;陶志紅;嚴科;桂高斌;賀梅芳;秦健;羅豐;馮友雄;沈丹妮;任安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36/04 | 分類號: | B01D36/04 |
| 代理公司: | 武漢宇晨專利事務所 42001 | 代理人: | 董路 |
| 地址: | 430023 湖北省武漢市經(jīng)濟***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處理 施工 車輛 清洗 污水 系統(tǒng)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用于處理施工車輛清洗污水的系統(tǒng),包括清洗模塊和污水處理模塊,清洗模塊包括自動洗車設備、污水收集倉和排污管,自動洗車設備架設于污水收集倉上,污水處理模塊包括沉渣池、濾化池、清水池、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回收水管、第一重量傳感器和第二重量傳感器,清水池內(nèi)設有增壓水泵,沉渣池放置于第一重量傳感器上,濾化池放置于第二重量傳感器上,沉渣池通過第一排水管與濾化池連通,濾化池通過第二排水管與清水池連通,污水收集倉通過排污管與沉渣池連通,回收水管兩端分別與增壓水泵和自動洗車設備的噴淋裝置連通,車輛感應器與增壓水泵電連接。該系統(tǒng)可對施工車輛清洗后產(chǎn)生的泥漿進行半自動化處理,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建筑施工現(xiàn)場車輛清洗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處理施工車輛清洗污水的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隨著綠色施工技術理念在建筑領域的推廣和普及,目前許多建筑工程項目設有水循環(huán)重復利用系統(tǒng),如自動洗車循環(huán)系統(tǒng)、雨水回收循環(huán)利用系統(tǒng)等,泥漿沉淀處理技術在以上系統(tǒng)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是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不可或缺的關鍵組成部分。施工車輛經(jīng)過洗車池時,借助供水系統(tǒng),將車身上的大量泥土沖洗至洗車池內(nèi),經(jīng)過流轉進入沉淀池。而洗車池和沉淀池隨著使用時間的持續(xù),池內(nèi)泥漿會不斷的沉淀積累。故如何定期及時快速地清理掉大量的泥漿沉淀物以及如何為洗車池高效的提供水資源是急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傳統(tǒng)洗車池、沉淀池一般為埋地固定設置,主要采用人工清理方式,由于受空間限制,人工操作極為不便,導致泥漿清理效率極低、耗時較長,傳統(tǒng)方法無法快速、便捷的清理泥漿是目前建設工程項目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運行過程中的一個痛點,極大的制約了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有效實施。
發(fā)明內(nèi)容
為了解決上述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處理施工車輛清洗污水的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采用模塊化組合,可對施工車輛清洗后產(chǎn)生的污水和污渣進行半自動化處理,且對污水進行循環(huán),大幅度減少了水資源的消耗,提高了施工效率。
實現(xiàn)本發(fā)明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用于處理施工車輛清洗污水的系統(tǒng),包括第一地坑、第二地坑、清洗模塊和污水處理模塊;
清洗模塊包括自動洗車設備、污水收集倉和排污管,污水收集倉上設有用于吊裝的吊耳,污水收集倉放置于第一地坑中,污水收集倉頂部開口,自動洗車設備架設于污水收集倉頂部上,自動洗車設備具有車輛感應器;
污水處理模塊包括沉渣池、濾化池、清水池、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回收水管、第一重量傳感器和第二重量傳感器,沉渣池、濾化池和清水池上分別設有吊耳,清水池內(nèi)設有增壓水泵,第一重量傳感器和第二重量傳感器放置于地坑中,沉渣池放置于第一重量傳感器上,濾化池放置于第二重量傳感器上,沉渣池頂部通過第一排水管與濾化池頂部連通,濾化池頂部通過第二排水管與清水池頂部連通;
污水收集倉頂部通過排污管與沉渣池頂部連通,回收水管的一端與增壓水泵出口連通,回收水管的另一端與自動洗車設備的噴淋裝置連通,車輛感應器與增壓水泵電連接。
所述的洗車模塊還包括第一墊層基礎,第一墊層基礎澆筑于第一地坑中,污水收集倉放置于第一墊層基礎上。
所述的清洗模塊還包括混凝土槽,混凝土槽固定于第一墊層基礎上,混凝土槽呈日字狀,混凝土槽由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構成,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之間導流槽,第二放置槽設有排污槽,污水收集倉包括第一收集倉和第二收集倉,第一收集倉和第二收集倉均呈方形,第一收集倉和第二收集倉頂部均開口,第二收集倉頂部設有排污口,第一收集倉放置于第一放置槽內(nèi),第二收集倉放置于第二放置槽內(nèi),第一收集倉頂部通過導流槽與第二收集倉頂部連通,排污口貫穿排污槽,排污管的兩端分別與排污口和沉渣池連通。
所述的污水處理模塊還包括第二墊層基礎,第二墊層基礎澆筑于第二地坑中,第二墊層基礎呈臺階狀,第一重量傳感器固定于第二墊層基礎最上方的臺階面上,第二重量傳感器固定于第二墊層基礎中間的臺階面上,清水池置于第二墊層基礎最下方的臺階面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jīng)武漢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14340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