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鋼包鑄余鋼和鑄余渣的回收利用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93256.1 | 申請日: | 2021-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9943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04 |
| 發明(設計)人: | 占小立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寶希智能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1C5/28 | 分類號: | C21C5/28 |
| 代理公司: | 江蘇瑞途律師事務所 32346 | 代理人: | 吳雪健 |
| 地址: | 211151 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鋼包 鑄余鋼 鑄余渣 回收 利用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鋼包鑄余鋼和鑄余渣的回收利用方法,屬于鋼鐵冶煉技術領域。它包括將鑄余鋼和鑄余渣裝入含有墊底鐵水的鐵水罐中;所述鑄余鋼和鑄余渣的溫度不低于1500℃,所述墊底鐵水中的P含量為0.100wt%~0.150wt%,S含量為0.020wt%~0.060wt%。本發明能夠實現鑄余鋼和鑄余渣熱量的直接回收利用,同時在墊底鐵水與鑄余鋼接觸時,鑄余渣也進入墊底鐵水中,高堿度的鑄余渣在攪拌作用下能脫除部分鐵水中的有害元素S和P,并減少轉爐冶煉的石灰消耗。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鋼鐵冶煉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鋼包鑄余鋼和鑄余渣的回收利用方法。
背景技術
在轉爐-鑄機工序中,在盛放鋼水的鋼包中,除有鋼水外,還帶有爐渣,該爐渣主要來源是轉爐出鋼過程下渣、加入的合金元素氧化物以及添加石灰等精煉渣料。為保證鑄坯質量,一般在鋼包中的鋼水有一定余量的時候,鋼包退出澆鑄過程,保證鋼包中的鋼渣不進入中間包中。該鋼包中的剩余的鋼水和爐渣經過渣盆倒出,與普通鋼渣一起冷卻后,在煉鋼翻渣工序經過磁選方式將其中的鐵珠選出,以渣鋼的形式進入轉爐工序重新使用,這樣不但會導致剩余鋼水熱量的平白流失,鑄余渣也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經檢索,中國發明專利CN105290345A公開了一種鋼包鑄余鋼水的處理方法,其具體公開了:控制半鋼包內的半鋼的碳含量為2.0%~3.5%;將半鋼包運送至鋼水接受跨,分次將鑄余鋼水倒入半鋼包,使鑄余鋼水與半鋼混合;對鋼包進行撈渣處理,除去鋼包內產生的鋼渣;當半鋼包達到轉爐裝入量時,將半鋼包內混合的半鋼、鑄余鋼水及鋼渣送入轉爐進行冶煉。該發明雖然可以節省將鋼包鑄余鋼水倒入渣罐凝固以及切割(或篩選)后返回轉爐再利用的工藝流程,降低鋼包鑄余鋼水的處理成本,但是直接去除鑄余渣不但無法使其得到有效利用,還使得工序更加復雜,得不償失。
因此,目前亟需設計一種能夠有效利用鑄余渣和鑄余鋼的回收方法,從而充分利用鑄余鋼的熱量和鑄余渣的脫磷能力。
發明內容
1.要解決的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中鑄余渣和鑄余鋼無法得到有效利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鋼包鑄余鋼和鑄余渣的回收利用方法;通過將鑄余渣和鑄余鋼裝入墊底鐵水中,有利于減少鐵水中的有害元素S和P,從而有效解決鑄余渣和鑄余鋼無法得到有效利用的問題。
2.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明的一種鋼包鑄余鋼和鑄余渣的回收利用方法,將鑄余鋼和鑄余渣裝入含有墊底鐵水的鐵水罐中;所述鑄余鋼和鑄余渣的溫度不低于1500℃,所述墊底鐵水中的P含量為0.100wt%~0.150wt%,S含量為0.020wt%~0.060wt%。
優選地,其具體步驟為:
(1)向鐵水罐中預先裝入墊底鐵水;
(2)向鐵水罐中裝入鑄余鋼和鑄余渣并攪拌均勻,其中鑄余鋼的裝入量不超過轉爐總裝入量的10%;
(3)向鐵水罐中裝入剩余鐵水,再用扒渣器將鑄余渣進行扒除,接著向轉爐中裝入廢鋼,再裝入鐵水罐中的全部鐵水,最后在吹煉過程中裝入石灰和礦石進行冶煉。
優選地,所述(1)步驟中的墊底鐵水裝入量為30%~40%,裝入之后,在2h內完成(2)步驟和(3)步驟。該操作主要是防止時間過長,鐵水向環境中散熱量大。
優選地,所述鑄余鋼中的碳元素占比為A,硅元素占比為B,錳元素占比為C,磷元素的占比為D,硫元素的占比為E;轉爐冶煉鋼種的鋼水中碳元素占比為A±0.20%,硅元素占比為B±0.20%,錳元素占比為C±0.50%,磷元素的占比為D±0.010%,硫元素的占比為E±0.010%。
優選地,所述(2)步驟中鑄余鋼的裝入次數為3次~5次,每次的裝入量占轉爐總裝入量的2.0%~2.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寶希智能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南京寶希智能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9325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