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延長保質期的擂茶膏及其制作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89087.4 | 申請日: | 2021-0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5382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07 |
| 發明(設計)人: | 劉士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士勇養生擂茶餐飲管理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F3/34 | 分類號: | A23F3/34;A23L3/16 |
| 代理公司: | 成都頂峰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錢學宇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延長 保質期 擂茶膏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發明屬于食品深加工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用于延長保質期的擂茶膏及其制作方法。該擂茶膏是通過選用薄荷、艾草、香菜和茴香四種芳香植物混合加工而成的擂茶產品。該擂茶膏具有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健脾養胃、美容養顏、延年益壽之功效,能夠去除油膩和清爽腸胃。該擂茶膏同時還具有清涼鮮香和苦味混合,顏色翠綠,顯著地提高了口感及層次的豐富性。在制作過程中,將成品制成膏狀,是用于減少成品中含有的活性水分,加之密封滅菌,便可達到十個月以上保質期。該擂茶膏使用時用開水沖稀,可快速復水,隨時沖調,不受現場制作條件限制,受到消費者廣泛歡迎,可大批供應不同市場需求。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食品深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延長保質期的擂茶膏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擂茶是客家人的特制飲料,其制作與風味別具特色。“擂”茶的用具是擂持和擂缽。前者取一握粗的樟、楠、楓、茶等可食雜木,長短2-4尺不等,上端刻環溝系繩懸掛,下端刨圓便于擂轉;后者乃內壁布滿輻射狀溝紋而形成細牙的特制陶盆,有大有小,呈倒圓臺狀。
擂茶的基本原料是茶葉、芝麻、黃豆、花生、鹽等,有時也加些青草藥。茶葉其實不全是茶葉,可充當茶葉的品種很多,除采用老茶樹葉外,更多的是采摘許多野生植物的嫩葉,如山梨葉、大青葉、中藥稱淮山的雪薯葉等等,不下十余種。經洗凈、燜煮、曬干等工序而大量制備取用。加用藥草則隨季節氣候不同而有所變換,如春夏溫熱,常用艾葉、薄荷、細葉金錢、斑筍菜等鮮草;秋季風燥,多選金盞菊或白菊花;冬天寒冷,可用竹葉椒或肉桂。原料備好,同置缽中。一般是坐姿操作,左手協助或僅用雙腿夾住擂缽,右手或雙手緊握擂持,以其圓端沿擂缽內壁成圓周頻頻擂轉,直到原料擂成醬狀茶泥,沖入開水,便成為日常飲料。
但是傳統擂茶制作過程復雜,從采摘原料到制作成功所需時間太長,即做即飲不能保存,不易攜帶,且多是當場手工加工,保質期不到24小時。并且擂茶原材料季節性強,味道不統一,口感不夠柔滑,茶的層次也不夠豐富,不能工業化大規模生產,更無法在不同區域廣泛銷售。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延長保質期的擂茶膏及其制作方法。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用于延長保質期的擂茶膏的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按照相應比例選取薄荷、茴香、香菜和艾草混合,加入植物油炒制、粉碎,加入輔料和溶劑,混勻,滅菌后獲得成品。
作為優選地,所述選取薄荷、茴香、香菜和艾草混合時,所述薄荷的質量份數為100-400份;
所述茴香的質量份數為100-300份;
所述香菜的質量份數為100-250份;
所述艾草的質量份數為100-150份。
作為優選地,所述植物油包括棕櫚油、蓖麻油、豆油和芝麻油中的一種或多種。
作為優選地,所述薄荷、茴香、香菜和艾草的總質量與植物油的質量比為 1-8.1:1-1.9。
作為優選地,所述加入植物油炒制時,炒制溫度為100-150攝氏度;
所述炒制時長為4-6分鐘。
作為優選地,所述輔料包括花生醬、蒜蓉、食鹽、苦丁茶、乳化劑和色素,
所述溶劑包括水;
所述乳化劑包括分子蒸餾單甘脂;
所述色素包括果綠。
作為優選地,所述粉碎后的薄荷、茴香、香菜和艾草的總質量、輔料的質量與溶劑的質量比為1-3.8:1-1.8:1-4.4。
作為優選地,所述輔料中花生醬、蒜蓉、食鹽、苦丁茶、乳化劑和色素質量比為0.817:0.102:0.071:0.002:0.004:0.00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士勇養生擂茶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士勇養生擂茶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8908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