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超臨界微發泡聚丙烯材料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79760.6 | 申請日: | 2021-0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9867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04 |
| 發明(設計)人: | 胡長昕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宇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23/12 | 分類號: | C08L23/12;C08L51/00;C08L23/08;C08K13/06;C08K9/02;C08K9/06;C08K7/06;C08K3/34;C08J9/1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洞鑒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346 | 代理人: | 黃小棟 |
| 地址: | 224145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臨界 發泡 聚丙烯 材料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超臨界微發泡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該超臨界微發泡聚丙烯材料,由以下原料組成:聚丙烯、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接枝馬來酸酐、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改性短切碳纖維、抗氧劑300組成。本發明還提供了其制備方法。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將改性短切碳纖維引入聚丙烯材料中,可有效改善短切碳纖維與聚丙烯材料的相容性性,進而改善聚丙烯材料的力學性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材料科學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超臨界微發泡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材料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材料的發展為科學技術的發展奠定了有力的物質基礎。高分子材料憑借其質量輕、加工性好、質量輕、耐腐蝕性好等優勢在化工行業得到快速發展。
聚合物發泡材料是指基體內部具有大量微孔的樹脂材料。聚合物發泡材料具有較高的熔點、拉伸強度、沖擊模量以及低的介電常數等優點??捎米骶彌_材料、絕緣材料、運動器械、汽車零部件、生物醫學材料等,在日用品、家具業、包裝、工農業等領域應用廣泛,發泡材料具有巨大的應用價值和市場前景。
聚丙烯是由丙烯單位通過氣相本體聚合而成的聚合物。聚丙烯作為五大通用熱塑性塑料之一,憑借其成型性好,耐腐蝕性,化學穩定性以及耐熱性好等優勢在化工設備中有較好的應用。但實際應用中聚丙烯材料存在強度不高、缺口敏感性高、沖擊性差等缺陷,進一步限制了聚丙烯材料的應用,同時也給實際生產帶來不便。
發明內容
有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超臨界微發泡聚丙烯材料,將改性短切碳纖維引入聚丙烯材料中,可有效改善麻黃纖維與聚丙烯材料的相容性性,進而改善聚丙烯材料的力學性能。其可能的原因是:用NaOH溶液處理短切碳纖維使得短切碳纖維表面變得粗糙,進而增加短切碳纖維與聚丙烯之間的物理吸附力,同時用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水溶液作為橋梁處理NaOH處理過的短切碳纖維,使得短切碳纖維與聚丙烯的結合力增強,進而改善聚丙烯材料的力學性能。
一種超臨界微發泡聚丙烯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45-90重量份聚丙烯、5-15重量份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接枝馬來酸酐、2-5重量份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10-25重量份改性短切碳纖維、0.2-0.6重量份抗氧劑300。
所述的改性短切碳纖維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40-60重量份短切碳纖維置于320-480重量份2-5wt%的NaOH溶液中,攪拌均勻,靜置32-48h,洗滌至pH=7,離心、干燥,后置于超細粉碎機中進行粉碎,過40-60目的篩子,得到堿性短切碳纖維;
(2)將步驟(1)得到的40-60重量份堿性短切碳纖維置于160-240重量份的0.5-1wt%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水溶液中,攪拌均勻,靜置20-24h,離心、干燥,后置于超細粉碎機中進行粉碎,過40-60目的篩子,得到改性短切碳纖維。
在上述研究基礎上,本發明人發現在超臨界CO2發泡過程中,孔壁受到膨脹,泡孔壁易破碎,進而影響聚丙烯材料的力學性能。本發明人以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1,1,3,3-四乙氧基-1,3-二甲基二硅氧烷、四甲基氫氧化銨、1-十八烯為原料制備羧基/烷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并采用羧基/烷基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鈉基蒙脫土、硅灰石制備得到烷基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鈉基蒙脫土、硅灰石;一方面,將無機材料鈉基蒙脫土、硅灰石引入聚丙烯材料中,有利于增強聚丙烯材料發泡時的異向成核,有效防止氣體逸出,進而改善聚丙烯材料的發泡性能,同時采用羧基/烷基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鈉基蒙脫土、硅灰石,能有效改善納米鈉基蒙脫土、硅灰石易團聚的缺陷;另一方面,將烷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引入聚丙烯材料共混,可彌補單一聚丙烯的不足,同時協同增效,表現出多個聚合物的突出特點,表現出性能優異的聚丙烯材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宇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江蘇宇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7976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