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視覺識別的蔗種定向種植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66875.1 | 申請日: | 2021-0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7972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30 |
| 發明(設計)人: | 劉姣娣;何捷;許洪振;沈漫林;李強;段玉龍;王明明;劉栩廷 | 申請(專利權)人: | 桂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C14/00 | 分類號: | A01C14/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41004 廣西壯***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視覺 識別 定向 種植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視覺識別的蔗種定向種植裝置,屬于農業種植機械領域。包括:制動裝置、蔗種縱向輸送裝置、支撐件、蔗種調向裝置、視覺處理設備及投種轉向裝置?;谝曈X識別技術對蔗種進行識別,分析蔗芽的位置,提前預算出小電機的角位移,完成蔗種蔗芽朝向種溝兩側的定向調整工作;通過投種轉向裝置,配合制動裝置及旋轉盤,完成對蔗種的投種;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公開了蔗種識別定向的蔗種種植裝置,基于該裝置的種植方法可有效提高蔗種的出苗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視覺識別的蔗種定向種植裝置,屬于農業種植機械領域。
背景技術
甘蔗種植機類型有整桿式、實時切種式、預切種式三大類,其中國內普遍應用的是實時切種式甘蔗種植機,其核心部件為刀輥型排種裝置,需要輔助人工多,勞動強度大,排種不均勻,種植不規范且還存在漏播的現象。種植甘蔗時蔗芽的朝向對甘蔗的出苗率有巨大影響,當將蔗種調整為蔗芽朝向種溝兩側溝壁時甘蔗出苗率得到提高,目前市面上的甘蔗種植機還未具備蔗種定向功能,現在設計一種基于視覺識別的蔗種定向種植裝置,為人們種植甘蔗提供了一種高效率的蔗種定向種植裝置。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視覺識別的蔗種定向種植裝置。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基于視覺識別的蔗種定向種植裝置,包括:蔗種縱向輸送裝置、位于蔗種縱向輸送機構右上方的視覺處理設備、位于蔗種縱向輸送機構的一側的蔗種調向裝置及投種轉向裝置。
所述蔗種縱向輸送裝置用于輸送蔗種,實現蔗種的縱向運動;視覺處理設備位于蔗種縱向輸送裝置的從動鏈輪的正上方,實現對蔗種的圖像采集;蔗種調向裝置用于調整蔗種蔗芽的朝向;投種轉向裝置用于將完成調向的蔗種進行投種。
蔗種進入蔗種縱向輸送裝置,臥式減速電機右旋,輸送帶帶動蔗種向蔗種調向裝置方向移動;蔗種觸碰到檔板后,臥式減速電機停止轉動,此時工業照相機采集蔗種圖像,同時標準舵機轉動,配合轉動臂和支撐臂夾緊蔗種并將其向上抬一段距離后,標準舵機停止轉動;控制器分析蔗芽的坐標,根據蔗芽坐標判斷蔗芽角位移量,控制器控制小電機的旋轉量,小電機轉動,待蔗種中的蔗芽朝向水平兩側后小電機停止轉動,大舵機右旋轉動180°,配合旋轉盤把蔗種調向裝置及被夾持的蔗種轉動180°,馬達轉動,配合擺動手臂將蔗種松開,完成定向種植作業。
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蔗種縱向輸送裝置包括主動鏈輪、鏈條、從動鏈輪、主動帶輪、從動帶輪、輸送帶;其中臥式減速電機與主動帶輪連接;臥式減速電機帶動主動鏈輪轉動,主動鏈輪帶動輸送帶帶輪轉動,實現對輸送帶上的蔗種的輸送。
進一步地,所述輸送帶為草型紋輸送帶,輸送帶為紅色,所述主動帶輪與從動帶輪的中心距為2.14米;選用草型紋輸送帶,防止蔗種輸送過程中打滑;輸送帶選用與蔗種有較大差異的紅色,降低圖像處理難度。
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視覺處理設備位于蔗種縱向輸送機構的從動鏈輪的正上方,此處可實現最大程度采集蔗種圖像。
進一步地,所述視覺處理設備包括相機、光源、主機、控制器,相機的圖像采集范圍為輸送帶總長1/4末端區域,避免其他區域對圖像進行干擾。
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蔗種調向裝置包括轉動臂、支撐臂、橡膠輪、傳感器;傳感器貼附于橡膠輪表面,蔗種觸碰到傳感器,根據壓力值判定蔗種被夾緊,通過轉動臂把蔗種上抬一小段距離,小電機帶動橡膠輪轉動使蔗芽朝向兩側,小電機停止轉動,此時蔗種為理想播種的位置狀態。
進一步地,所述傳感器為壓力傳感器,傳感器貼附于橡膠輪表面以感應蔗種是否被夾緊;傳感器貼附于檔板中心,感應蔗種是否移動至最低點。
進一步地,所述臥式減速電機、小電機、擺動手臂、壓力傳感器與控制器相連,實現各部件的控制。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視覺識別的蔗種定向種植裝置。本發明的優點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桂林理工大學,未經桂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6687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