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司機室及司機室的組裝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064711.5 | 申請日: | 2021-0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6017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18 |
| 發明(設計)人: | 丁叁叁;宋顯剛;高玉龍;孫琳;田愛琴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1D17/10 | 分類號: | B61D17/10;B61D17/06;B61D17/12;B61D17/04;B61D17/18;B61D17/02;B61C1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周琦 |
| 地址: | 266111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司機 組裝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司機室及司機室的組裝方法。該司機室包括:地板構件,適于安裝在一對邊梁之間,地板構件的最前端連接有前端墻;骨架結構,連接于一對邊梁,地板構件連接于骨架結構的底部;內飾結構,安裝于地板構件上并連接于骨架結構中,內飾結構的前端伸出有承重板,承重板的伸出端連接于前端墻;蒙皮外殼,鋪裝于骨架結構的外部,并構造成符合空氣動力學的流線型結構。該司機室利用整體的地板構件和一體構造的內飾結構為骨架結構分擔負重,并能起到對骨架結構的補強作用,從而使得該司機室的結構強度和耐碰撞能力得到大大提升,該結構可以應用于復合材料司機室中,從而解決復合材料不耐碰撞的缺陷,并能滿足司機室高度輕量化指標的要求。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軌道車輛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司機室及司機室的組裝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的軌道車輛行駛逐步提速,行駛時速已能達到300公里及以上。基于空氣動力學,高速運行對于軌道車輛的車體特別是司機室的結構強度、輕量化、耐撞擊、耐腐蝕和氣密性等方面都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而傳統客車中,如碳鋼和不銹鋼型材的車體及司機室很難達到上述標準。而采用復合材料制成的司機室,例如碳纖維復合材料型材制成的司機室,雖然可以達到司機室輕量化要求,但是復合材料具有不耐碰撞沖擊的屬性,從而導致司機室的結構強度大大不足,特別是司機室骨架結構的耐撞擊能力明顯不足。可見,現有的司機室無法滿足在達到上述的結構強度和耐撞擊要求的情況下,還能達到高度輕量化指標的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司機室,用以解決現有的司機室無法滿足在達到上述的結構強度和耐撞擊要求的情況下,還能達到高度輕量化指標的要求的缺陷。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司機室的組裝方法。
本發明提供一種司機室,包括:
地板構件,適于安裝在一對邊梁之間,所述地板構件的最前端連接有前端墻;
骨架結構,連接于一對邊梁,所述地板構件連接于所述骨架結構的底部;
內飾結構,安裝于所述地板構件上并連接于所述骨架結構中,所述內飾結構的前端伸出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的伸出端連接于所述前端墻;
蒙皮外殼,鋪裝于所述骨架結構的外部,并構造成符合空氣動力學的流線型結構。
根據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司機室,所述骨架結構包括:
后端梁,連接于所述地板構件的后端,并與所述前端墻相對設置;
一對基礎梁,間隔設置于所述地板構件兩側的上方,并且每組所述基礎梁分別連接于所述前端墻和所述后端梁之間;
一對主支撐梁,間隔設置于一對所述基礎梁的上方,并且每個所述主支撐梁的兩端分別連接于所述前端墻和所述后端梁;
保持梁,分別成間隔的排列于所述前端墻和所述后端梁之間,所述保持梁的兩端分別連接于所述地板構件的中部的兩側,所述保持梁的中部向上拱起形成弧形梁體結構;
其中,一對所述主支撐梁和一對所述基礎梁分別插裝于所述保持梁中。
根據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司機室,所述基礎梁包括第一基礎梁和第二基礎梁,所述第一基礎梁的第一端連接于所述前端墻,所述第一基礎梁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基礎梁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二基礎梁的第二端連接于所述后端梁;所述第一基礎梁部分插裝于所述保持梁中。
根據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司機室,所述骨架結構還包括輔助梁,所述輔助梁包括第一輔助梁和第二輔助梁,所述第一輔助梁的第一端連接于所述保持梁,所述第一輔助梁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輔助梁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二輔助梁的第二端連接于所述后端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6471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