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速干的熒光油墨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39903.0 | 申請日: | 2021-0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9523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4 |
| 發明(設計)人: | 董凱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董凱輝 |
| 主分類號: | C09D11/102 | 分類號: | C09D11/102;C09D11/52;C09D11/03 |
| 代理公司: | 南昌逸辰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6145 | 代理人: | 劉陽陽 |
| 地址: | 314308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熒光 油墨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速干的熒光油墨制備方法,取一個帶有機械攪拌裝置和冷凝管的三口燒瓶1,向三口燒瓶1中添加間苯三酚、乙酸乙酰乙酯、1,4?二氧六環和濃H2SO4混合均勻。該速干的熒光油墨制備方法,通過將熒光劑c和改性樹脂f進行混合,再加入改性混合基材,改性混合基材采用經過氧化處理的石墨烯,和檸檬酸銀絡合溶液進行混合處理后,制得改性混合基材,制備出來的熒光油墨經過燒結處理,熱處理工藝的優化可以明顯改善熒光油墨的導電性,改性混合基材制備的油墨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在室溫下儲存60天的油墨僅在瓶子的底部出現少量的黑色沉淀物,重新攪拌后沉淀完全消失,且制得的薄膜電阻率變化較小,進而提高熒光油墨的質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精細化學品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速干的熒光油墨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數字印刷的興起,數字防偽技術也在不斷的發展。熒光噴墨油墨是目前國外運用最廣泛數字防偽技術。它是在噴墨油墨中加入相應的可見熒光化合物而制成的。其印刷品在紫外線作用下,可激發出熒光,具有實施簡單、成本低,隱蔽性好、色彩鮮艷、檢驗方便等特點。
現有的熒光油墨在穩定性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導致熒光油墨在存儲一段時間后,熒光油墨會發生大量沉淀的現象,造成熒光油墨部分失效的問題,為解決以上問題,本領域技術人員提出了一種速干的熒光油墨制備方法。
發明內容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速干的熒光油墨制備方法,解決了現有的熒光油墨在穩定性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導致熒光油墨在存儲一段時間后,熒光油墨會發生大量沉淀的現象,造成熒光油墨部分失效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速干的熒光油墨制備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取一個帶有機械攪拌裝置和冷凝管的三口燒瓶1,向三口燒瓶1中添加間苯三酚、乙酸乙酰乙酯、1,4-二氧六環和濃H2SO4混合均勻,利用機械攪拌裝置進行持續攪拌,同時水浴加熱至60-75℃,保溫回流冷凝2h,接著將反應液倒入冰水浴中進行冷卻,析出晶體后抽濾,使用蒸餾水洗滌2-3次,得到物質a,將物質a溶于質量分數5%NaOH溶液中過濾,在濾液中加入質量分數10%H2SO4溶液,對過濾的沉淀先用冷水洗滌,再用乙醇重結晶,得到熒光基料b;
步驟二、取一個帶有機械攪拌裝置和冷凝管的三口燒瓶2,向三口燒瓶2中添加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聚己內酯二元醇、二羥甲基丙酸和丙酮,利用機械攪拌裝置進行持續攪拌,在80℃下加入催化劑反應2h,保溫回流冷凝2h,然后加入熒光基料b反應1h,再加入三羥甲基丙烷反應1h,自然冷卻降溫至50℃,加入三乙胺中和,反應20-30min,最后加入去離子水剪切乳化分散,得到熒光劑c;
步驟三、取一個帶有機械攪拌裝置和冷凝管的三口燒瓶3,向三口燒瓶3中添加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和甲基丙烯酸羥乙酯,利用機械攪拌裝置進行持續攪拌,在70-80℃下加入二月桂酸二丁基錫反應2h,保溫回流冷凝2h,反應獲得組合物d,稱取對甲基苯磺酸、季戊四醇和2,2-二羥甲基丙酸加入燒瓶中,設置燒瓶的溫度為130-140℃,將燒瓶置于流動氮氣的油浴中,反應30-40min,將產物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0.1Mpa、55℃下處理10-12h,獲得組合物e,將組合物d和組合物e在70℃下混合均勻后蒸去溶劑后得到改性樹脂f;
步驟四、將熒光劑c和改性樹脂f進行混合,再加入改性混合基材,使用高速分散機進行預分散處理,接著向高速分散機中投入分散劑和消泡劑,繼續分散處理30-40min,最后將混合料投入三輥研磨機中進行處理,控制混合料細度小于15μm,最后向混合料中添加流平劑和催干劑繼續分散處理10-20min,得到速干的熒光油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董凱輝,未經董凱輝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3990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