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武夷巖茶的制作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37366.6 | 申請日: | 2021-0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0644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8 |
| 發明(設計)人: | 黃發金 | 申請(專利權)人: | 三明市光能生態農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F3/06 | 分類號: | A23F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蔡宗慧 |
| 地址: | 365400 福建***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武夷巖茶 制作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武夷巖茶的制作方法,將采摘鮮葉后曬青、殺青、揉捻、多次烘焙得到巖茶,本發明提供的武夷巖茶,巖韻強烈,集六大茶類之韻,有綠茶之鮮爽,紅茶之醇和,烏龍茶之巖韻,黃茶之甜爽,黑茶之甜糯,白茶之鮮純,二十余泡后仍有茶味,花果香馥郁持久,湯色金黃透亮,十余泡的湯色基本保持一致,呈琥珀色。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茶葉加工領域,更具體地說,特別涉及一種武夷巖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武夷巖茶是中國傳統名茶,是具有巖韻(巖骨花香)品質特征的烏龍茶。產于福建閩北“秀甲東南”的武夷山一帶,茶樹生長在巖縫之中。武夷巖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武夷巖茶屬半發酵的青茶,制作方法介于綠茶與紅茶之間。最著名的武夷巖茶是大紅袍茶。武夷巖茶的形態特征:葉端扭曲,似蜻蜓頭,色澤鐵青帶褐油潤.內質活、甘、清、香。有明顯的巖骨花香。武夷巖茶名巖產區為武夷山市風景區范圍,區內面積70km2。武夷巖茶的制作工藝屬烏龍茶制作,區別于臺灣烏龍茶追求鮮爽的輕發酵輕焙火、安溪烏龍茶追求花香的深發酵低焙火,采用深發酵重焙火做法。現有武夷巖茶大多為單一半發酵口味,對于大多喜歡喝花茶的人而言,傳統巖茶口感有點欠缺,茶行業發展快,消費者求新意識增強,市場對口味需求變化快,創造新的香型、滋味的茶可以適應市場發展,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求。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巖茶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武夷巖茶的制作方法。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武夷巖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在上午9-10時,開始采摘一芽三葉鮮茶葉原料,將鮮葉鋪置于竹篩上,然后在日光下曬青1-2h,曬青時間隔翻拌3-5次;
(2)將曬青后的茶葉投入殺青機中翻炒殺青,翻炒溫度調至220-250℃,翻炒120-150秒;
(3)將殺青后的茶葉采用揉捻機進行揉捻,嫩葉投葉量多,老葉投葉量少,按揉桶容量投入萎凋葉的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大型揉捻機揉捻時間為90-135分鐘,嫩葉分三次揉捻,每次30分鐘;中等葉子分二次揉捻,每次45分鐘;較粗老葉子,分三次揉,每次45分鐘;中、小型揉捻機揉捻時間為60-70分鐘,分兩次揉捻,每次30-35分鐘;加壓應分次,每次加壓7-10分鐘,松壓3-5分鐘,加壓與松壓交替進行;揉捻時室內溫度保持在20℃-24℃,空氣相對濕度85%-90%,揉捻后卷成條索狀;
(4)采用80-100℃溫度下將成型后的茶葉在火爐上烘焙干燥30-40分鐘,然后冷卻到室溫,在50-60℃溫度下烘焙30-40分鐘,得干燥的茶葉;
(5)將步驟4處理后的茶葉放置1-2個月,然后用毛火烘焙,進風溫度為110-120℃,攤葉厚度1-2cm,用時10-15分鐘,攤涼40-60分鐘,烘焙后手握茶時稍有刺手,葉條尚感柔軟,梗析不斷,葉片含水量為20%-25%;第二次足火烘焙時進風溫度為85-95℃,攤葉厚度3-4cm,用時15-20分鐘,攤涼30分鐘得到武夷巖茶。
優選地,所述鮮茶葉原料為大紅袍、白雞冠、鐵羅漢、水金龜中的至少一種。
優選地,所述步驟1中日光曬青的適宜條件是在地表溫度30-35℃時進行。
優選地,所述步驟5中烘焙需要控制時間及溫度,烘焙至聞有花香氣散發為止。
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發明提供的武夷巖茶,巖韻強烈,集六大茶類之韻,有綠茶之鮮爽,紅茶之醇和,烏龍茶之巖韻,黃茶之甜爽,黑茶之甜糯,白茶之鮮純,二十余泡后仍有茶味,花果香馥郁持久,湯色金黃透亮,十余泡的湯色基本保持一致,呈琥珀色。
下面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說明。但下述的實例僅僅是本發明的簡易例子,并不代表或限制本發明的權利保護范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書為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三明市光能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未經三明市光能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3736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