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應用于新能源汽車的智能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29243.8 | 申請日: | 2021-0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7792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20 |
| 發明(設計)人: | 李拙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拙 |
| 主分類號: | B60R25/25 | 分類號: | B60R25/25;B60R25/102;B60R25/30;B60Q9/00;B60R21/01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116 廣東省深圳***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應用于 新能源 汽車 智能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應用于新能源汽車的智能系統,涉及新能源汽車技術領域;為了解決車輛安全性不高問題;具體包括控制單元、數據庫、執行機構、安全驗證單元、監測單元、行駛控制單元和報警單元,所述控制單元用于獲取汽車的實時狀態,并輸出相應控制指令;所述數據庫為車主信息、不同路段時速信息和存儲塊的模塊;所述執行機構的信號輸入端與控制單元通信連接;所述安全驗證單元的信號輸出端與控制單元通信連接。本發明一方面由車主確認后便于他人借用,另一方面他人盜用時可發出警示,并且監控攝像頭進行拍攝,信息傳輸至存儲塊,便于后期進行安全追蹤處理,有效防止陌生人駕駛車輛,提高車輛的安全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新能源汽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應用于新能源汽車的智能系統。
背景技術
新能源汽車是指除汽油、柴油發動機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車.包括燃料電池汽車、混合動力汽車、氫能源動力汽車和太陽能汽車等,其廢氣排放量比較低。在日常的汽車出行中,很多駕駛員需要長時間的進行駕駛工作,然而長時間的駕駛會導致疲勞駕駛,引發交通事故。隨著計算機控制技術的發展,如今越來越多的自動控制技術被用在了汽車上,因此智能駕駛汽車也成了未來交通領域的一大發展方向。目前可以根據道路情況、車輛位置、障礙物信息等及時作出判斷來控制車輛速度和轉向的智能駕駛型新能源汽車報道較少,需要進一步研究。
經檢索,中國專利申請號為CN201611222021.3的專利,公開了一種新能源汽車的車載機器人智能控制系統,包括信號采集單元、中央處理單元、執行單元、信息顯示與存儲單元,信號采集單元包括溫度傳感器、煙霧傳感器、電量采集模塊、攝像頭,中央處理單元包括中央處理器,溫度傳感器與中央處理器電連接,煙霧傳感器與中央處理器電連接,電量采集模塊與中央處理器電連接,攝像頭與中央處理器電連接,執行單元包括噴頭模塊,噴頭模塊與中央處理器電連接,信息顯示與存儲單元包括顯示器、信息存儲模塊,顯示器與中央處理器電連接,信息存儲模塊與中央處理器電連接。上述專利中的新能源汽車的車載機器人智能控制系統存在以下不足:當車鑰匙被他人盜用,可直接駕駛車輛遠離,安全性不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應用于新能源汽車的智能系統。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應用于新能源汽車的智能系統,包括控制單元、數據庫、執行機構、安全驗證單元、監測單元、行駛控制單元和報警單元,所述控制單元用于獲取汽車的實時狀態,并輸出相應控制指令;所述數據庫為車主信息、不同路段時速信息和存儲塊的模塊;所述執行機構的信號輸入端與控制單元通信連接;所述安全驗證單元的信號輸出端與控制單元通信連接;所述監測單元的信號輸入端與執行機構通信連接,用于監測執行機構的運行狀態;所述行駛控制單元的信號輸出端與控制單元通信連接;所述報警單元的信號輸入端與控制單元通信連接。
優選地:所述執行機構包括駕駛模式選擇、發動機、安全電磁離合器和動力支撐組件,駕駛模式選擇包括手動駕駛模式和智能自動駕駛模式;動力支撐組件為電池組,電池組電壓為200-400V。
優選地:所述安全驗證單元包括認證模塊和信息對比模塊,認證模塊包括指紋識別、面容識別及密碼識別;信息對比模塊為根據認證模塊識別信息與數據庫內存儲的信息進行自動匹配。
優選地:所述監測單元的信號輸出端與控制單元通信連接,監測單元包括測距傳感器和測速傳感器,測距傳感器為超聲波測距,測速傳感器為速度傳感器。
優選地:所述監測單元還包括電池監測模塊,電池監測模塊為溫度傳感器、煙霧傳感器和滅火探頭。
優選地:所述行駛控制單元包括GPS和路線規劃模塊,GPS用于對車輛進行實時定位的模塊;路線規劃模塊包括地圖、實時路況查詢和實時路段檢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拙,未經李拙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2924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