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汽車能源線束接頭溫度測量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07528.1 | 申請日: | 2021-01-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1607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8 |
| 發明(設計)人: | 孫寶文;韋蘭英;伍世平;李家成;周澤隆;李亮廷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1J5/00 | 分類號: | G01J5/00;G01J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興智翔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768 | 代理人: | 郭衛芹 |
| 地址: | 51909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 能源 接頭 溫度 測量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汽車能源線束接頭溫度測量裝置,包括卡緊框和顯示終端,所述卡緊框的內腔設有對拉螺桿,所述對拉螺桿的左側通過軸承與卡緊框的連接處活動連接,所述對拉螺桿的右側貫穿卡緊框并固定連接有驅動盤,所述對拉螺桿表面的兩側均螺紋連接有螺塊,所述螺塊的底部固定連接有移動套桿。本發明通過卡緊框、驅動盤、移動套桿、卡弧、螺塊和對拉螺桿,能夠更加方便使用者對溫度傳感器與線束接頭進行安裝固定,便于使用者的監測使用,通過紅外測溫傳感器、顯示屏、蓄電池、單片機和存儲模塊,能夠更加方便使用者將溫度信息數顯至駕駛位置,便于使用者的實時查看線束溫度情況,發現異常可及時處理。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線束接頭溫度測量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汽車能源線束接頭溫度測量裝置。
背景技術
汽車線束是汽車電路的網絡主體,沒有線束也就不存在汽車電路,線束是指由銅材沖制而成的接觸件端子與電線電纜壓接后,外面再塑壓絕緣體或外加金屬殼體等,以線束捆扎形成連接電路的組件,線束產業鏈包括電線電纜、連接器、加工設備、線束制造和下游應用產業,線束應用非常廣泛,可用在汽車、家用電器、計算機和通訊設備、各種電子儀器儀表等方面,車身線束連接整個車身,大體形狀呈H形。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汽車的保有量越來越大,汽車在使用過程中,發動機以及底盤線束的使用必不可少,現有市場上的汽車線束不具備溫度監測的功能,線束連接異常無法被及時發現,發生電氣火災的隱患很大,不利于使用者的行車安全,為此,我們提出一種汽車能源線束接頭溫度測量裝置用以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能源線束接頭溫度測量裝置,具備溫度監測的優點,解決了現有市場上的汽車線束不具備溫度監測的功能,線束連接異常無法被及時發現,發生電氣火災的隱患很大,不利于使用者行車安全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汽車能源線束接頭溫度測量裝置,包括卡緊框和顯示終端,所述卡緊框的內腔設有對拉螺桿,所述對拉螺桿的左側通過軸承與卡緊框的連接處活動連接,所述對拉螺桿的右側貫穿卡緊框并固定連接有驅動盤,所述對拉螺桿表面的兩側均螺紋連接有螺塊,所述螺塊的底部固定連接有移動套桿,所述移動套桿的底部貫穿卡緊框并延伸至卡緊框的底部位置,所述移動套桿的內腔活動連接有卡弧,所述移動套桿的表面螺紋連接有與卡弧配合使用的安裝螺栓,所述卡緊框的底部通過安裝桿固定連接有紅外測溫傳感器,所述顯示終端的表面固定連接有顯示屏,所述顯示終端內腔頂部的左側固定連接有單片機,所述顯示終端內腔頂部的右側固定連接有存儲模塊,所述顯示終端內腔的底部固定連接有蓄電池,所述紅外測溫傳感器的輸出端與單片機的輸入端單向連接,所述單片機的輸出端分別與顯示屏和存儲模塊的輸入端單向電性連接。
優選的,所述螺塊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滑桿,所述卡緊框內腔頂部的兩側均開設有與滑桿配合使用的滑槽。
優選的,所述移動套桿和卡弧的表面均經過粗糙毛化處理,所述移動套桿和卡弧的材質均為不銹鋼。
優選的,所述對拉螺桿的表面螺紋連接有定位螺母,所述驅動盤的表面開設有六角凸邊。
優選的,所述顯示終端的頂部和底部均固定連接有安裝片,所述安裝片的表面開設有螺紋孔。
優選的,所述顯示終端內腔的右側開設有走線孔,所述走線孔的內腔固定連接有防護圈。
優選的,所述顯示終端內腔的左側活動連接有扣板,所述顯示終端的內腔開設有與扣板配合使用的扣槽。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發明通過卡緊框、驅動盤、移動套桿、卡弧、螺塊和對拉螺桿,能夠更加方便使用者對溫度傳感器與線束接頭進行安裝固定,便于使用者的監測使用,通過紅外測溫傳感器、顯示屏、蓄電池、單片機和存儲模塊,能夠更加方便使用者將溫度信息數顯至駕駛位置,便于使用者的實時查看線束溫度情況,發現異常可及時處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未經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0752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