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兼顧動作輔助及關節訓練的無動力小型多功能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05196.3 | 申請日: | 2021-01-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5190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09 |
| 發明(設計)人: | 謝嘉俊;于東玖;郭健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3B21/00 | 分類號: | A63B21/00;A63B21/015;A63B21/04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0015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兼顧 動作 輔助 關節 訓練 動力 小型 多功能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兼顧動作輔助及關節訓練的無動力小型多功能裝置,模式切換器,第一訓練模式結構,其他模式結構,動作輔助模式結構,旋臂,外殼。所述的模式切換器通過動作使各模式結構與外部動作聯動的旋臂傳動并完成模式之間的切換;所述外殼(6)用于保護內部結構。本發明可安裝于支具上的或作為輔助器械的一部分用于肩、肘、腕、髖、膝、踝關節的單自由度動作輔助及關節訓練并實現小型化、多功能化、成本低廉等特點,填補了康復訓練裝置功能單一原始與過于技術集中之間的空白,能滿足多種不同康復期、不同肌力水平康復患者的需要。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兼顧動作輔助及關節訓練的無動力小型多功能裝置。
背景技術
骨科康復治療主要是采用一些物理治療、作業治療、矯形器或假肢等康復工程技術,在許多必要情況下都會用到支具作為輔助。支具又稱矯形器,是一種以減輕四肢,脊柱、骨骼肌系統的功能障礙為目地的體外支撐裝置。支具的功能為:1.穩定與支撐 2.固定功能3.保護功能 4.助動(行)功能 5.預防矯正畸形 6.承重功能。
隨著社會及相關技術發展,康復輔具技術的應用實踐,特別是輔助器具配置是幫助殘障人,包括殘疾人、老年人、傷病人回歸社會最有效的手段。但絕大多數的相關人群往往只關注相關問題的病理性環節,如手術是否成功,創傷是否修復,而忽略了同等重要的功能康復階段。
對于骨科手術后的患者,或者肌力下降的老年人,任何一位醫者都會強調在其病理性問題解決后解決中康復訓練的重要性,但患者在知曉康復相關費用、康復相關過程、康復相關場所后多數直接放棄或在中途終止,其中主要有以下問題:
1.在手術及支具上花費過大,無力承擔后續高昂的康復醫師費用及康復中心相關費用;2.難以移動至康復中心,或因有意減少移動次數而增加康復強度導致難以堅持;3.有限次數的康復訓練收效緩慢,康復周期過長;4.心理抗拒等原因。
現有的康復相關器械分布較為割裂,或為較傳統的僅起固定支撐的支具與專門為康復而改良的力量器械,或為高度技術密集的康復機器人與其他精密的電控康復器械,且相關器械針對性強,不同關節需使用完全不同的器械,少有經濟、普適的器械出現。
因此,本申請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經濟實用的,可用于多數關節的兼顧動作輔助及關節訓練的無動力小型多功能裝置。
發明內容
一種安裝于支具上的或作為輔助器械的一部分的兼顧動作輔助及關節訓練的無動力小型多功能裝置包括模式切換器(1),第一訓練模式結構(2),其他模式結構(3),動作輔助模式結構(4),旋臂(5),外殼(6),所述的模式切換器通過動作使各模式結構與外部動作聯動的旋臂傳動并完成模式之間的切換;所述外殼(6)用于保護內部結構。
優選地,模式切換器(1)具體包括切換旋鈕(101),圓柱凸輪(102),模式切換傳動件(103),中心柱(104),退位彈簧(105);所述圓柱凸輪(102)內孔有鍵與中心柱(104)鍵槽配合,鎖定圓柱凸輪(102)旋轉動作;所述切換旋鈕(101)內側有凸柱作為滾子與圓柱凸輪(102)上的滑槽配合,使切換旋鈕(101)旋轉時圓柱凸輪(102)隨之軸向移動;所述模式切換傳動件(103)與旋臂(5)相互鎖定,同步旋轉;所述退位彈簧(105)安裝前預壓,使得圓柱凸輪(102),模式切換傳動件(103)能順利退位。
優選地,模式切換傳動件(103)具體采用尼龍齒輪。
優選地,第一訓練模式結構(2)部分為阻力訓練模式,采用摩擦片(204)阻力為關節訓練提供阻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工業大學,未經南京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0519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