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冷軋油泥改性劑對冷軋油泥進行資源化利用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03690.6 | 申請日: | 2021-01-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1178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8 |
| 發明(設計)人: | 劉尚超;張壘;王麗娜;劉璞;付本全;盧麗君;蘇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鋼鐵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11/148 | 分類號: | C02F11/148;C02F11/00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趙龍驤 |
| 地址: | 430083 湖北省***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利用 冷軋 油泥 改性 進行 資源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冶金環保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利用冷軋油泥改性劑對冷軋油泥進行資源化利用的方法。發明所設計的冷軋油泥改性劑,包括組分及各組分的重量百分比為,30~40%固化劑、20~30%焦粉、20~30%粉煤灰和5~10%生石灰,其中固化劑包括的成分及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為,20~40%甲基乙烯基二乙酰氧基硅烷、20~40%二乙基二烯丙基氯化銨、15~30%聚丙烯酰胺和10~20%羥丙基甲基纖維素。利用冷軋油泥改性劑對冷軋油泥進行資源化利用后得到的加熱還原燃料,加熱還原燃料中有機乳化油成分作為燒結料床的燃料,加熱還原燃料中的鐵含量轉移至成品燒結礦中。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冶金環保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利用冷軋油泥改性劑對冷軋油泥進行資源化利用的方法。
背景技術
冷軋油泥是冷軋廠在凈化循環使用乳化液過程中經過磁過濾器中過濾后的產物,包括鐵粉、軋制油、少量水及其他雜質,我國的冷軋廠有上百個,一個中型的冷軋廠每天都會產生400kg左右的冷軋油泥。在前期,冶金行業將冷軋油泥當作工業固體廢棄物進行處理,或填埋,或燃燒。目前對冷軋油泥的處置主要有兩種途徑,一種是鋼廠將冷軋油泥作為危險廢棄物交由有資質的處置公司進行處置,處置公司一般采用固化填埋的方式進行處置,該處置方法一方面沒有實現油泥中鐵素資源的回收,另一方面也沒有從要本上解決冷軋油泥給環境帶來的危險。另一種處置途徑是鋼廠將油泥進行焚燒,將油泥中的乳化油焚燒后,回收其中的鐵素資源,該方法沒有實現油泥中的乳化油的回收,焚燒油泥也帶來二次污染。
如申請號為202010444914.2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文件中公開了一種利用冷軋油泥制備絮凝劑的方法,該方法利用冷軋油泥制備絮凝劑的方法通過將冷軋油泥置于反應容器中,往反應溶器中加入鹽酸或硫酸溶液,鹽酸或硫酸進入油泥中和鐵粉反應,使鐵粉變成硫酸亞鐵或氯化亞鐵,再往溶液中通入空氣,反應一段時間,溶液中的亞鐵鹽溶液變成鐵的三價溶液,生成氯化鐵或硫酸鐵,氯化鐵或硫酸鐵溶液可作為工業廢水絮凝劑使用,但是該方案只利用了油泥中的鐵素,沒有對油泥中的乳化油部分加以處理和利用,其次,該方案采用大量的鹽酸或硫酸,易形成二次污染。
再如申請號為201810755406.9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文件中公開了一種含冷軋油泥的超輕質陶粒及其制備方法,該方法采用的主要原料為粉煤灰、膨潤土和冷軋油泥,按一定比例混合,經造粒、干燥、焙燒、冷卻制得超輕質陶粒。該方案對油泥中的乳化油去向沒有作介紹,沒有對油泥中的乳化油加以利用。
再如申請號為201510313748.1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文件中公開了從冷軋油泥中提取超細鐵的方法,該方法主要是利用有機溶機對油泥中的乳化油進行萃取,得到超細鐵。該方案同樣沒有對油泥中的乳化油進行資源化利用,利用有機溶劑對乳化油進行萃取后,形成二次污染。
再如申請號為201921714807.6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文件中公開了一種冷軋油泥資源化回收裝置,該方案提供一種冷軋油泥資源化回收裝置,可以加快冷軋油泥的裂解劑充分混合速度,防止反應不完全,與本發明專利的思路和方法完全不一樣。
綜上所述,冷軋油泥作為冶金固體廢棄物在冶金企業大量產生,越來越多的冶金企業對冷軋油泥進行資源化利用,但是未見相關報道對冷軋油泥中鐵和乳化油進行綜合利用。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冷軋油泥改性劑對冷軋油泥進行資源化利用的方法,能夠資源利用冷軋油泥中的乳化油和鐵元素。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設計的冷軋油泥改性劑,包括組分及各組分的重量百分比為,30~40%固化劑、20~30%焦粉、20~30%粉煤灰和5~10%生石灰,其中固化劑包括的成分及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為,20~40%甲基乙烯基二乙酰氧基硅烷、20~40%二乙基二烯丙基氯化銨、15~30%聚丙烯酰胺和10~20%羥丙基甲基纖維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鋼鐵有限公司,未經武漢鋼鐵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0369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