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差速器總成靜扭強度測試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22764669.1 | 申請日: | 2020-1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13516340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2 |
| 發明(設計)人: | 冉巍;申春寶;王泮震;吳亞軍;王曉;任寶強;宋津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13/027 | 分類號: | G01M13/027;G01M13/0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遠智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林波 |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長***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差速器 總成 強度 測試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領域,公開了一種差速器總成靜扭強度測試裝置,包括工作支架、兩個半卡盤和扭力機,兩個半卡盤連接于差速器總成的外輪緣并形成卡盤帶輪。本實用新型通過扭力機工作,帶動驅動帶輪轉動,通過傳動帶帶動卡盤帶輪轉動,以將扭力機提供的扭矩傳遞至差速器總成,對差速器總成加載扭矩,從而獲取差速器總成的靜扭強度試驗結果,實現差速器總成靜扭強度的直接測量,測量結果準確,而且采用驅動帶輪、傳動帶和卡盤帶輪配合為差速器總成的加載扭矩,降低了裝配制造難度和制造成本;差速器總成與工作支架以及卡盤帶輪均采用可拆卸連接,可以實現該差速器總成靜扭強度測試裝置的重復使用,有效降低了測試成本。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差速器總成靜扭強度測試裝置。
背景技術
差速器總成是變速器的重要組成之一,其靜扭強度直接影響變速器的總體強度,因此,準確、高效地對差速器總成靜扭強度進行測試和評估就顯得極其重要。然而,目前針對差速器總成靜扭強度的測試主要通過對變速器總成進行靜扭測試,來獲取變速器總成靜強度,其強度值大小由相對薄弱的零部件決定,無法直接反應出差速器總成的靜扭強度。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差速器總成靜扭強度測試裝置,能夠實現差速器總成靜扭強度的直接測試。
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差速器總成靜扭強度測試裝置,包括:
工作支架,差速器總成的兩端可拆卸連接于所述工作支架;
卡盤帶輪,所述卡盤帶輪可拆卸連接于所述差速器總成的外輪緣;
扭力機,所述扭力機的輸出端連接有驅動帶輪,所述驅動帶輪與所述卡盤帶輪通過傳動帶傳動連接,所述扭力機用于施加扭矩以使所述差速器總成發生扭轉。
作為上述差速器總成靜扭強度測試裝置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卡盤帶輪包括兩個開口相對的半卡盤,所述卡盤帶輪套設于所述外輪緣外。
作為上述差速器總成靜扭強度測試裝置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卡盤帶輪的內壁設有卡槽,所述卡槽與所述外輪緣插接。
作為上述差速器總成靜扭強度測試裝置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每個所述半卡盤均通過多個周向分布的第一螺栓連接于所述外輪緣并通過螺母緊固。
作為上述差速器總成靜扭強度測試裝置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差速器總成的兩端外套設有軸承,所述軸承的外圈與所述工作支架的內孔配合。
作為上述差速器總成靜扭強度測試裝置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軸承的外圈與所述工作支架的內孔間隙配合或過渡配合。
作為上述差速器總成靜扭強度測試裝置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工作支架包括支架本體,及可拆卸連接于所述支架本體的兩個法蘭,所述法蘭與所述差速器總成的半軸齒輪一一對應,且與對應的所述半軸齒輪花鍵連接。
作為上述差速器總成靜扭強度測試裝置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每個所述法蘭通過六個所述第二螺栓連接于所述支架本體。
作為上述差速器總成靜扭強度測試裝置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支架本體包括工作臺,及連接于所述工作臺的兩個支架分部,所述差速器總成位于兩個所述支架分部之間,所述法蘭為T形桿,所述T形桿的豎桿的自由端穿過對應的所述支架分部并通過花鍵連接于對應的所述半軸齒輪,所述T形桿的橫桿通過第二螺栓連接于對應的所述支架分部。
作為上述差速器總成靜扭強度測試裝置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每個所述支架分部上均設有容納槽,所述T形桿的橫桿不凸出于所述容納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276466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