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智控型防堵排堵氣力輸送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22364477.1 | 申請日: | 2020-10-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13504855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2 |
| 發明(設計)人: | 李傳坤;吳常自;魏學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濟南海鷹機電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G53/36 | 分類號: | B65G53/36;B65G53/16;B65G53/46;B65G53/34;B65G53/58;B65G53/66 |
| 代理公司: | 山東國誠精信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7312 | 代理人: | 林劍 |
| 地址: | 250000 ***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智控型防堵排堵 氣力 輸送 系統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物料式氣力輸送系統,特別涉及一種智控型防堵排堵氣力輸送系統。其結構包括灰倉(1),所述灰倉(1)通過管路連接發送器(7),所述的發送器(7)底部通過流化板(22)固定有流化器(21),所述的流化器(21)與發送器(7)頂部之間通過加壓管(4)和流化管(20)相連通,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智控型防堵排堵氣力輸送系統,其具有防堵排堵功能,大幅度降低輸送系統的故障率,延長使用壽命。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物料式氣力輸送系統,特別涉及一種智控型防堵排堵氣力輸送系統。
背景技術
當今,公知的物料式氣力輸送系統采用發送器貯料發送的模式,是首先打開進料閥向發送器內落料,當物料裝到一定程度后關閉進料閥。向發送器內充入氣體,當氣體壓力至一定數值時,打開出料閥進行物料輸送。采用此種模式的氣力輸送系統由于未在輸灰管道上設置壓力檢測裝置,無法及時判斷灰塵在管道中運行狀態。由于氣源壓力的降低及灰氣比配合不妥,極易發生灰塵在管道中堵塞的現象。若輸灰管道堵塞,此時若繼續向內部充氣加壓,將使輸灰管道堵塞更加嚴重,致使氣力輸送系統不能正常運行。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智控型防堵排堵氣力輸送系統,其具有防堵排堵功能,大幅度降低輸送系統的故障率,延長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智控型防堵排堵氣力輸送系統,包括灰倉(1),所述灰倉(1)通過管路連接發送器(7),所述的發送器(7)底部通過流化板(22)固定有流化器(21),所述的流化器(21)與發送器(7)頂部之間通過加壓管(4)和流化管(20)相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發送器(7)通過出料管(23)連接旋流補氣器(27),所述的旋流補氣器(27)通過輸灰管(28)連接接收倉(37),所述的旋流補氣器(27)還通過管路連接儲氣罐(13),所述的發送器(7)通過主吹管(8)連接所述的儲氣罐(13)的主氣源管(12),所述的出料管(23)上通過排堵三通管(30)連接有排堵管(35),所述的排堵管(35)分別通過管路連通灰倉(1)和發送器(7);所述的排堵管(35)上設置有程控排堵閥(31),所述的灰倉(1)與發送器(7)的之間的管路上設置有程控進料閥(2),所述的發送器(7)與儲氣罐(13)之間的主氣源管(12)上設置有程控主吹閥(11),所述的旋流補氣器(27)與所述的儲氣罐(13)之間的管路上設置有程控補氣閥(17),所述的排堵管(35)和發送器(7)之間的管路上設置有程控排氣閥(33),所述的輸灰管(28)上設置有第一壓力變送器(29),所述的程控排堵閥(31)、程控進料閥(2)、程控主吹閥(11)、程控補氣閥(17)、程控排氣閥(33)和第一壓力變送器(29)分別電連接控制器(34)。
發送器(7)上設置有第二壓力變送器(3).
加壓管(4)上設置第一止回閥(5)和加壓閥(6),所述的流化管(20)上設置有流化閥(19)。
主吹管(8)上設置有第二止回閥(9)、主吹閥(10)、開關閥(15)和主吹減壓閥(18)。
旋流補氣器(27)與所述的儲氣罐(13)之間的管路上還設置有補氣閥(14)、補氣減壓閥(16)和第三止回閥(25)。
發送器(7)和旋流補氣器(27)之間的出料管(23)上設置有出料閥(24)。
接收倉(37)的頂部設置有倉頂除塵器(36)。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智控式防堵排堵氣力輸送系統,排氣管上部設置有程控排氣閥,可及時排出積存在發送器內氣體,方便物料下落。
發送器上部的第二壓力變送器可及時檢測其內部壓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濟南海鷹機電制造有限公司,未經濟南海鷹機電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236447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