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列車被動碰撞安全裝置及軌道列車有效
| 申請號: | 202021801310.0 | 申請日: | 2020-08-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12267496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01 |
| 發明(設計)人: | 王坤;蘇仰旋;劉輝;張廣鳴;劉小波;張春偉;張安申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車青島四方車輛研究所有限公司;青島思銳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1F19/04 | 分類號: | B61F19/04 |
| 代理公司: | 青島清泰聯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邱婧雯 |
| 地址: | 266031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列車 被動 碰撞 安全裝置 軌道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列車被動碰撞安全裝置,包括:吸能組件;防爬組件,防爬組件包括:防爬本體;連接件,連接件設置有:第一連接部,連接件通過第一連接部與防爬本體相連接;第二連接部,第二連接部與第一連接部相背設置,吸能組件一端套接于第二連接部的外側;安裝組件,安裝組件包括:安裝件,安裝件套接于吸能組件另一端的外側,安裝件與車體相連接;吸能組件位于吸能行程末端時,連接件伸入至安裝件內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列車被動碰撞安全裝置,當吸能管組件位于吸能行程末端時,能夠承受較大的垂向載荷,避免發生垂向傾覆或爬車,進一步保證軌道列車的安全性能。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軌道列車。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列車被動安全裝置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列車被動碰撞安全裝置及軌道列車。
背景技術
為提高軌道列車發生碰撞時的安全性能,通常設置有列車被動碰撞安全裝置。列車被動碰撞安全裝置對碰撞能量進行吸收,從而提高軌道列車的安全性能。
現有的列車被動碰撞安全裝置,包括吸能組件,吸能組件通常為細長的圓柱結構。當吸能組件到達最大壓縮行程之后,即吸能組件位于吸能行程末端時,無法承受較大的垂向載荷,容易發生垂向傾覆或爬車,進而降低了軌道列車的安全性能。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的列車被動碰撞安全裝置無法承受較大垂向載荷而易造成垂向傾覆或爬車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列車被動碰撞安全裝置,當吸能管組件位于吸能行程末端時,能夠承受較大的垂向載荷,避免發生垂向傾覆或爬車,進一步保證軌道列車的安全性能。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軌道列車。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列車被動碰撞安全裝置,包括:
吸能組件;
防爬組件,所述防爬組件包括:
防爬本體;
連接件,所述連接件設置有:
第一連接部,所述連接件通過所述第一連接部與所述防爬本體相連接;
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二連接部與所述第一連接部相背設置,所述吸能組件一端套接于所述第二連接部的外側;
安裝組件,所述安裝組件包括:
安裝件,所述安裝件套接于所述吸能組件另一端的外側,所述安裝件與車體相連接;
所述吸能組件位于吸能行程末端時,所述連接件伸入至所述安裝件內部。
進一步,所述連接件設置有:
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設置于所述連接件的外側;
所述安裝件設置有:
限位配合部,所述限位配合部位于所述吸能組件的外側,所述吸能組件位于吸能行程末端時,所述限位部與所述限位配合部相抵接。
進一步,車體上設置有容納孔,所述容納孔與所述吸能組件相對設置。
進一步,所述安裝組件還包括:
調整件,所述安裝件通過所述調整件與車體相連接,所述調整件與車體之間形成有間隙。
進一步,所述吸能組件包括:
吸能管本體,所述吸能管本體一端套接于所述連接件外側,所述安裝件套接于所述吸能管本體另一端的外側。
進一步,所述吸能管本體為纖維復合材料。
進一步,所述安裝件上設置有:
第一誘導部,所述吸能管本體與所述第一誘導部相接觸。
進一步,所述吸能管本體設置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車青島四方車輛研究所有限公司;青島思銳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中車青島四方車輛研究所有限公司;青島思銳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180131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牛頓擺裝置
- 下一篇:一種列車車頂卡縫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