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提高井下礦輪胎胎側耐刺扎性能的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2021016273.2 | 申請日: | 2020-06-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12555701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19 |
| 發明(設計)人: | 岳振;梁超;劉利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泰凱英(青島)專用輪胎技術研究開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C13/00 | 分類號: | B60C13/00;B60C23/19 |
| 代理公司: | 青島發思特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鞏同海;張灑灑 |
| 地址: | 266000 山東省青島市嶗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提高 井下 輪胎 胎側耐刺扎 性能 結構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提高井下礦輪胎胎側耐刺扎性能的結構,屬于工程機械輪胎技術領域。其技術方案為:所述反包胎體鋼絲層上從內至外依次設有第一過渡膠片、第一纖維加強層、第二過渡膠片、第二纖維加強層和第三過渡膠片,第一纖維加強層與反包胎體鋼絲呈30?45°,第二纖維加強層與反包胎體鋼絲呈135?150°。本實用新型在反包胎體鋼絲層與胎側之間增加兩層相互交叉排布的纖維加強層對反包胎體鋼絲層進行防護,增強了胎側耐劃傷性能,延長了輪胎的使用壽命。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工程機械輪胎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提高井下礦輪胎胎側耐刺扎性能的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的井下礦輪胎胎側部位的耐劃傷性能較低,在使用過程中因胎側部位被尖銳的異物劃傷后,會出現胎側部位反包胎體鋼絲層裸露現象,繼而導致輪胎該部位發生早期側脫失效,大大降低了輪胎的使用壽命。此外,在輪胎的使用過程中還存在因輪胎肩部生熱過高導致肩部早期脫層失效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提高井下礦輪胎胎側耐刺扎性能的結構,在反包胎體鋼絲層與胎側之間增加兩層相互交叉排布的纖維加強層對反包胎體鋼絲層進行防護,增強了胎側耐劃傷性能,延長了輪胎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
提高井下礦輪胎胎側耐刺扎性能的結構,包括反包胎體鋼絲層,所述反包胎體鋼絲層上從內至外依次設有第一過渡膠片、第一纖維加強層、第二過渡膠片、第二纖維加強層和第三過渡膠片,第一纖維加強層與反包胎體鋼絲呈30-45°,第二纖維加強層與反包胎體鋼絲呈135-150°。
優選地,所述第一過渡膠片、第一纖維加強層、第二過渡膠片、第二纖維加強層和第三過渡膠片的上端點均超出反包胎體鋼絲層的上端點,第一過渡膠片、第二過渡膠片和第三過渡膠片的上下端點均超出第一纖維加強層及第二纖維加強層的上下端點。
優選地,所述第一過渡膠片的上端點超出反包胎體鋼絲層上端點不小于60mm,第一過渡膠片的寬度為反包胎體鋼絲層寬度的50-80%。
優選地,所述第二過渡膠片的上下端點分別超出第一纖維加強層上下端點的寬度為不小于第一纖維加強層寬度的10%。
優選地,輪胎的下胎肩上設有若干個散熱孔,散熱孔沿輪胎周向分布。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在反包胎體鋼絲層與胎側之間增加兩層相互交叉排布的纖維加強層對反包胎體鋼絲層進行防護,增強了胎側耐劃傷性能,延長了輪胎的使用壽命。
2.本實用新型在輪胎的下胎肩部位增設散熱孔,可以改善輪胎滾動過程中的散熱問題,防止輪胎在使用過程中因輪胎肩部生熱過高而導致肩部早期脫層失效。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處局部放大圖。
圖3是第一纖維加強層與第二纖維加強層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反包胎體鋼絲層、2-第一過渡膠片、3-第一纖維加強層、4-第二過渡膠片、5-第二纖維加強層、6-第三過渡膠片、7-散熱孔、8-胎面。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泰凱英(青島)專用輪胎技術研究開發有限公司,未經泰凱英(青島)專用輪胎技術研究開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101627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