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微波光纖通信自動切換的海上風電場通信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20764545.0 | 申請日: | 2020-05-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12064007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01 |
| 發明(設計)人: | 譚任深;曾甫龍;譚江平;陳亮;汪少勇;徐龍博;譚聞;何航;董英瑞;夏瑩;張文鋆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B10/03 | 分類號: | H04B10/03;H04B10/25;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郭浩輝;麥小嬋 |
| 地址: | 51000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微波 光纖通信 自動 切換 海上 電場 通信 系統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微波光纖通信自動切換的海上風電場通信系統,包括中心站和至少一個與所述中心站對應的遠端站;所述中心站設有中心服務器群,所述遠端站設有遠端服務器群;所述中心站及對應的遠端站均設有微波通信組件、光傳輸設備以及具備切換功能的交換機;每一所述交換機分別連接本端的微波通信組件和光傳輸設備;所述中心站的交換機與所述中心服務器群連接,所述遠端站的交換機與所述遠端服務器群連接;所述中心站與所述遠端站通過微波信號通信或光纖信號通信。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微波光纖通信自動切換的海上風電場通信系統,能夠實現光纖通信和微波通信系統的自動切換,實現通信的不間斷,從而保證海上風電場的正常運行。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無線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微波光纖通信自動切換的海上風電場通信系統。
背景技術
近年來,風力發電技術在全球蓬勃發展。我國的風電場建設也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成為全球風電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隨著陸上風電場和海上風電場的數量增加,對于風電場,特別是海上風電場的無線通信系統的需求日益增加。
目前,海上風電場主要的通信方式為光纖通信,風機和升壓站的數據通過海底復合海纜中的光纖通信,將數據傳輸到陸上集控中心。風機和升壓站為無人值守,運行人員在陸上集控中心進行集中監控。
然而,海底復合海纜近幾年故障不斷,有的因外力船舶拋錨拖拽、洋流沖刷等外力導致損壞,也有的因海纜接地不良、固定不佳等施工問題造成損壞,也有海纜存在質量問題,給風電場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由于通信數據均通過光纖傳輸,十分依賴于海底電纜。當海纜故障時,海上升壓站和風機的數據無法傳輸到陸上集控中心上來,同時海上的人員也無法通過正常通信方式與陸上取得聯系。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微波光纖通信自動切換的海上風電場通信系統,能夠實現光纖通信和微波通信系統的自動切換,當光纖通信損壞時,可以自動切換到微波通信系統,實現通信的不間斷,從而保證海上風電場的正常運行。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微波光纖通信自動切換的海上風電場通信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站和至少一個與所述中心站對應的遠端站;所述中心站設有中心服務器群,所述遠端站設有遠端服務器群;
所述中心站及對應的遠端站均設有微波通信組件、光傳輸設備以及具備通信通道切換功能的交換機;每一所述交換機分別連接本端的微波通信組件和光傳輸設備;
所述中心站的交換機與所述中心服務器群連接,所述遠端站的交換機與所述遠端服務器群連接;
所述中心站與所述遠端站通過各自的微波通信組件相互傳輸微波信號以建立微波通信鏈路,或者,所述中心站的光傳輸設備與所述遠端站的光傳輸設備通過光纖連接以建立光纖通信鏈路。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交換機采用的主通信方式為光纖通信,備用通信方式為微波通信。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光傳輸設備為SDH光傳輸設備。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微波通信組件包括相連接的室外單元和室內單元;
設置在中心站的微波通信組件還包括雙極化天線;所述雙極化天線與設置在中心站的室外單元連接;
設置在遠端站的微波通信組件還包括V極單極化天線和H極單極化天線;所述V極單極化天線和所述H極單極化天線均連接至設置在遠端站的室外單元。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中心服務器群包括海上風電場綜合自動化系統服務器;所述遠端服務器群包括升壓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服務器。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中心服務器群和所述遠端服務器群,均包括風機主控系統與輔控系統的服務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76454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