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車身前懸立柱動剛度加強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2020697211.6 | 申請日: | 2020-04-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12242872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9 |
| 發明(設計)人: | 王紅英;唐禹;蒲俊華;段磊;李瑤;徐建春;田雄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G13/00 | 分類號: | B60G13/00 |
| 代理公司: | 重慶華科專利事務所 50123 | 代理人: | 何杰 |
| 地址: | 400023 ***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車身 立柱 剛度 加強 結構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車身前懸立柱動剛度加強結構,包括前懸立柱主體和安裝在所述前懸立柱主體上的加強環,所述前懸立柱主體上設置有N個用于安裝減震器的螺栓安裝孔,所述加強環包括環狀主體和設置在所述環狀主體下側的N個向下凸出的加強凸臺,N個所述加強凸臺上分別設置有一個螺栓過孔,N個所述螺栓過孔的位置分別與N個所述螺栓安裝孔的位置一一對應,其中N≥3。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車身前懸立柱動剛度加強結構,在現有的前懸立柱主體的結構上增加一個加強環,能夠有效提升車身前懸立柱的動剛度,減小由于車身前懸立柱的動剛度低引起的振動和噪聲,從而降低車內振動和噪聲響應,使汽車滿足NVH性能要求。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車身前懸立柱動剛度加強結構。
背景技術
汽車車身前懸立柱用于安裝前懸架總成,由鈑金件焊接而成,鈑金件厚度薄或加強筋分布不合理可能導致前懸立柱局部動剛度低,引發NVH問題(NVH是指噪聲、振動與聲振粗糙度)。通常提高車身前懸立柱動剛度可通過增加鈑金厚度或重新布置加強筋的方法來實現,但對于某些車身模具已經做好,后期又爆發因前懸立柱動剛度偏低引發NVH問題的車輛,想要通過增加鈑金厚度或重新布置加強筋的方案來提高動剛度,則需要重新修改鈑金件模具,修模不僅費用高昂,還會延長項目開發周期。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提供一種車身前懸立柱動剛度加強結構,在現有的前懸立柱主體的結構上增加一個加強環,能夠有效提升車身前懸立柱的動剛度,減小由于車身前懸立柱的動剛度低引起的振動和噪聲,從而降低車內振動和噪聲響應,使汽車滿足NVH性能要求,并且由于不改變前懸立柱主體的結構,所以不會增加修模成本,項目開發周期也不會受到影響。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車身前懸立柱動剛度加強結構,包括前懸立柱主體和安裝在所述前懸立柱主體上的加強環,所述前懸立柱主體上設置有N個用于安裝減震器的螺栓安裝孔,所述加強環包括環狀主體和設置在所述環狀主體下側的N個向下凸出的加強凸臺,N個所述加強凸臺上分別設置有一個螺栓過孔,N個所述螺栓過孔的位置分別與N個所述螺栓安裝孔的位置一一對應,其中N≥3。
進一步,所述加強環上對應N個所述螺栓過孔的位置分別設置有一個的圓形槽,每個所述圓形槽與對應位置的所述螺栓過孔組成一個階梯孔。
進一步,所述加強凸臺包括凸臺主體和設置在所述凸臺主體的底部的支撐部,所述支撐部的下表面的直徑小于所述凸臺主體的直徑。
進一步,所述前懸立柱主體包括前輪罩側邊梁和設置在所述前輪罩側邊梁的頂部的減震器安裝板,N個所述螺栓安裝孔均設置在所述減震器安裝板上。
進一步,所述減震器安裝板上對應N個所述加強凸臺的位置分別設置有一個安裝沉臺。
進一步,所述減震器安裝板的上表面與所述環狀主體的下表面之間的間隙不小于5mm。
進一步,所述環狀主體的厚度不小于5mm。
進一步,所述前懸立柱主體還包括安裝在所述前輪罩側邊梁的外壁上的前輪罩加強板。
進一步,所述前輪罩加強板的截面呈“幾”字形。
進一步,還包括N個緊固組件,N個所述緊固組件均包括一個減震器安裝螺栓和一個減震器安裝螺母,所述減震器安裝螺栓由下向上依次穿過所述螺栓安裝孔和所述螺栓過孔,然后與所述減震器安裝螺母螺紋配合。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車身前懸立柱動剛度加強結構,通過在現有的前懸立柱主體的結構上增加一個加強環,又通過環狀主體將三個加強凸臺連接起來,能夠有效提升車身前懸立柱的三個減震器安裝點的動剛度,減少由于車身前懸立柱動的剛度低引起的振動和噪聲,從而降低車內振動和噪聲響應,使汽車滿足NVH性能要求,并且由于不改變前懸立柱主體的結構,所以不會增加修模成本,項目開發周期也不會受到影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69721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