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新型汽車零件模具用連接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2020104764.6 | 申請日: | 2020-0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866349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06 |
| 發明(設計)人: | 黃建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通富達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D37/04 | 分類號: | B21D37/04;B21D37/10 |
| 代理公司: | 蘇州欣達共創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405 | 代理人: | 周升銘 |
| 地址: | 215000 江蘇省蘇州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汽車零件 模具 連接 結構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汽車零件模具用連接結構,包括底座、側撐板和卡固臺,所述底座上側設置有所述卡固臺,所述底座一側設置有所述側撐板,所述卡固臺上側成型有卡固槽,所述卡固臺上側設置有卡固板。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的卡固臺、卡固槽、卡固凸起、連接座、螺栓孔、固定螺紋桿和梯形槽,使得模具與工作臺之間通過卡固槽和卡固凸起進行卡固連接,減少固定螺栓的使用數量,進而簡化拆卸步驟,提高模具的安裝效率。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零件模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汽車零件模具用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汽車零部件在成型加工的過程中,需要使用到模具,保證零部件加工質量。模具在和模具工作臺之間需要設置連接結構,使得模具可以和工作臺穩定連接,保證模具的穩定運行,進而保證模具加工質量。
現有的模具連接結構在使用時,模具與工作臺多通過螺栓進行固定連接,在更換模具時,拆卸步驟復雜,影響模具的安裝效率,因此需要一種新型汽車零件模具用連接結構來解決現有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不足,現提出一種新型汽車零件模具用連接結構,解決了現有的模具連接結構在使用時,模具與工作臺多通過螺栓進行固定連接,在更換模具時,拆卸步驟復雜,影響模具的安裝效率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新型汽車零件模具用連接結構,包括底座、側撐板和卡固臺,所述底座上側設置有所述卡固臺,所述底座一側設置有所述側撐板,所述卡固臺上側成型有卡固槽,所述卡固臺上側設置有卡固板,所述卡固槽之間成型有卡固凸起,所述卡固板上側設置有下模具,所述卡固臺內側成型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內設置有固定螺紋桿。
進一步的,所述下模具上側四角設置有導向柱,所述導向柱上端滑動連接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上側設置有連接座,所述連接座上側設置有液壓桿,所述連接座下側壁成型有梯形槽,所述液壓桿上端設置有頂板。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述頂板可以為所述液壓桿提供固定點,保證所述液壓桿可以穩定推動所述上模具進行上下移動,所述導向柱可以保證所述上模具上下滑動時的定位精準性。
進一步的,所述底座與所述卡固臺通過螺栓連接,所述卡固臺與所述卡固板通過卡槽連接,所述固定螺紋桿與所述螺栓孔通過螺紋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述卡固臺通過所述卡固槽和所述卡固凸起可以對所述卡固板進行穩定連接,進而將所述下模具進行固定,所述固定螺紋桿穿入到所述螺栓孔內后,可以對所述卡壓板和所述卡固臺進行穩定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卡固板與所述下模具通過螺栓連接,所述下模具與所述導向柱插接,所述底座與所述側撐板焊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述下模具為所述導向柱提供固定點,保證所述導向柱豎向穩定。
進一步的,所述側撐板與所述頂板焊接,所述頂板與所述液壓桿通過螺栓連接,所述液壓桿與所述連接座通過螺紋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述側撐板可以對所述頂板進行穩定支撐,將所述頂板受到的力傳遞到所述底座上,保證所述液壓桿的穩定運行。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座與所述上模具通過所述梯形槽連接,所述螺栓孔有四個。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述梯形槽可以保證所述上模具與所述連接座的連接穩定。
(三)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通富達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經蘇州通富達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10476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模具生產用鉆削裝置
- 下一篇:一種閥門支撐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