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減震電動車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642640.4 | 申請日: | 2020-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2309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09 |
| 發明(設計)人: | 林鴻貴 | 申請(專利權)人: | 林鴻貴 |
| 主分類號: | B62K25/04 | 分類號: | B62K25/04;B62K11/00;B62J25/04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肖宇揚 |
| 地址: | 523000 廣東省東莞***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減震 電動車 | ||
本發明公開減震電動車,包括減震器、輪架、支撐桿、第一連桿以及第二連桿。當車體在不平整的路面上行駛時,車輪處于震動狀態,并將該震動狀態傳導給輪架,彈簧由初始狀態產生彈性形變,吸收沖擊震動,從而減小本電動車的震動幅度,并產生恢復初始狀態的蓄力,當車體離開不平整的路面后,該蓄力驅動整個連桿機構恢復到原狀態,即使得支撐桿與輪架恢復初始相對位置,起到了減震的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減震電動車。
背景技術
電動車是一種依靠電力驅動的常用代步工具,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短途出行,常見的具體類型有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電動平衡獨輪車等。但現有的電動車存在著減震效果差的缺點,當現有電動車行駛在不平路面時,車體會因不具備減震功能而產生顛簸,使用者會產生不適感,同時顛簸也會對電動車產生震動破壞。
發明內容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減震電動車,其包括:減震器、輪架、支撐桿、第一連桿以及第二連桿;其中,支撐桿滑動地設置在輪架上,輪架設有車輪安裝部,輪架上設有朝遠離車輪安裝部方向延伸的支撐架;支撐桿、第一連桿、第二連桿、支撐架依次樞轉連接設置;減震器的第一端與第一連桿樞轉連接,減震器的第二端與支撐架樞轉連接。
這樣,在生產時,將車輪安裝到輪架的車輪安裝部上,將電動車的車體安裝在本減震電動車的支撐桿上;當車體在不平整的路面上行駛時,車輪處于震動狀態,并將該震動狀態傳導給輪架,由于支撐桿是滑動地設置在輪架上,那么此時支撐桿與輪架之間會產生相對滑動(即可以理解為輪架是相對固定不動的,支撐桿在輪架上伸出或者收縮),由于支撐桿、第一連桿、第二連桿、支撐架依次樞轉連接設置,且減震器的第一端與第一連桿樞轉連接,減震器的第二端與支撐架樞轉連接,那么支撐桿、第一連桿、第二連桿、輪架共同組成連桿機構,其中輪架設置為固定構件,支撐桿設置為主動件,其余部件設置為從動件,在該連桿機構中,活動件為3個,低副約束數為4,高副約束數為0,那么該連桿機構的自由度=3*(3)-2*4=1;那么當支撐桿在輪架上沿滑動方向上平動時,那么該連桿機構中的其余部件只能在自由度為1的空間內由初始位置產生動作(例如平動或者平面轉動),那么減震器由初始狀態產生彈性形變,吸收沖擊震動,從而減小本電動車的震動幅度,并產生恢復初始狀態的蓄力,當車體離開不平整的路面后,該蓄力驅動整個連桿機構恢復到原狀態,即使得支撐桿與輪架恢復初始相對位置,起到了減震的效果;此外,由于減震器沒有設置在輪架和支撐桿中任一部件上,進而將減震器以及用于設置安裝減震器的部件轉移到輪架和支撐桿之間的空間區域之外,縮小了輪架/支撐桿結構尺寸,進而縮小了輪架和支撐桿之間的結構占用空間,可以為本電動車上其它部件或功能提供使用/擴展空間,進而使得本電動車整體結構更加簡潔緊湊。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還包括承載部件,承載部件設置在支撐桿上。
這樣,通過將承載部件設置在支撐桿上,支撐桿起到負載承重的功能。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承載部件為站立踏板;輪架上設有貫通套筒,支撐桿套設在貫通套筒內;第一連桿樞轉連接設置在支撐桿的一端上,站立踏板設置在支撐桿的另一端上。
這樣,通過將承載部件設為便于使用者站立的站立踏板(例如在站立式平衡巡邏車、電動自行車、獨輪車等使用場景中),為使用者提供了站立空間;此外還通過在輪架上設有兩端相互貫通套筒,將支撐桿套設在貫通套筒內,第一連桿和站立踏板分別設置在支撐桿的兩端上,使得第一連桿遠離站立踏板設置,避免了在減震緩沖時第一連桿轉動刮蹭到使用者的腿部,提高了本減震電動車的安全性能。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輪架、支撐桿、第一連桿以及第二連桿共同組成減震支撐機構;包括兩套減震支撐機構,兩套減震支撐機構相對設置,在兩套減震支撐機構之間設置有車輪安裝空間。
這樣,通過將兩套減震支撐機構相對設置,組裝時可將車輪安裝在兩套減震支撐機構之間的車輪安裝空間,這樣使得本減震電動車的重心與車輪在重力方向上重合,使得安裝有本減震電動車的車體行駛更加穩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林鴻貴,未經林鴻貴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64264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測試用例生成方法、裝置及存儲介質
- 下一篇:攝像頭模組及電子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