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天線、電調控制裝置及其電下傾角調節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641737.3 | 申請日: | 2020-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6894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26 |
| 發明(設計)人: | 胡建華;胡邦;宋擬;潘培鋒;周浩;何海雁 | 申請(專利權)人: | 京信通信技術(廣州)有限公司;京信射頻技術(廣州)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Q3/32 | 分類號: | H01Q3/32 |
| 代理公司: | 廣州利能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673 | 代理人: | 王增鑫 |
| 地址: | 51073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天線 調控 裝置 及其 傾角 調節 控制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電調控制裝置和電下傾角調節控制方法,通過機電控制模塊接收外部指令將第二轉動力矩轉換為所述選頻部件周向運動以選定一個多個調相控制件的其中一個目標調相控制件,將第一轉動力矩轉換為運行在其傳動軸上的選頻部件的直線運動,將所選定的目標調相控制件頂至其自身的輸出齒輪與傳動軸的二級主動齒輪嚙合;最后再將第二轉動力矩轉換為二級主動齒輪的軸向運動,從而通過目標調相控制件的輸出齒輪帶動目標調相控制件執行移相控制。本發明一種電調控制裝置和電下傾角調節控制方法可以支持多頻天線的控制系統,實現只用兩個電機結合切換傳動模塊就可以控制多頻天線的角度調整的目的。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本發明涉及一種天線、電調控制裝置及其電下傾角調節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基站電調天線的電下傾角調整,通常是通過電機的轉動來帶動天線移相器的移動實現的。當前的電調控制系統的設計中,一個電機對應調節一個天線頻段的移相器,動輒數十個頻段的多頻段天線就需要使用多個電機。隨著多頻電調天線的廣泛使用,如果每個天線頻段都需要使用一個電機去調節,多頻天線電調控制器的成本將越來越高,體積也將越來越大。這跟未來天線“小型化、智能化、定制化”的發展方向相矛盾。
包含本申請人在內,業內主體不斷針對電調控制系統提出演進方案,但總體上效果均較為一般,原因在于對體積上越來越小的天線而言,頻段數倍增而間距越來越小,要滿足這種情況下的集中控制調相需求,就需要系統地解決問題,這一方面涉及到對電調控制機械傳動結構部分的改進,另一方面也涉及到機電控制部分的改進,而且兩方面之間需要有機協調,既要考慮結構成本因素,也要考慮操控穩定因素等。
綜上,現有技術中針對多頻段天線的電調控制方案,仍然存在較大的改進空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旨在提供結構簡單、控制穩定的電調控制裝置。
本發明另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種操作簡單的電下傾角調節控制方法。
本發明又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種天線。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電調控制裝置,包括機電控制模塊、移相驅動模塊以及切換傳動模塊,
所述移相驅動模塊包括沿周向均勻布設且沿軸向可伸縮設置的多個調相控制件,調相控制件套設有控制其自身轉動的輸出齒輪,每個調相控制件用于與天線的一個對應頻段的移相部件相聯動設置;
所述切換傳動模塊用于將第一轉動力矩轉換為運行在其傳動軸上的選頻部件的直線運動,將第二轉動力矩轉換為所述選頻部件及由該傳動軸驅動的二級主動齒輪的周向運動,所述二級主動齒輪用于與一個被所述選頻部件對準并執行直線運動后頂起的調相控制件上套設的輸出齒輪相嚙合;
所述機電控制模塊用于接收外部指令而控制其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相應輸出所述第一轉動力矩和第二轉動力矩,以通過兩個轉動力矩的配合而控制所述選頻部件對準其中一個調相控制件執行移相控制。
進一步的,所述切換傳動模塊在對準其中相鄰兩個調相控制件的間距兩端分別設置正向止擋件與逆向止擋件,用于限制所述選頻部件在該正向止擋件與逆向止擋件所定義的最大行程范圍內選定對準一個調相控制件。
進一步的,所述機電控制模塊包括控制單元以及與該控制單元電性連接的所述的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通信模塊、存儲器與霍爾反饋器件,所述霍爾反饋器件用于檢測第二電機的轉動數據而提供給該控制單元計算出對應的運動量程,所述存儲器用于存儲各個頻段對應的信號的電下傾角狀態數據,所述通信模塊用于接收所述的外部指令。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電下傾角調節控制方法,由前述電調控制裝置的控制單元執行,其包括如下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京信通信技術(廣州)有限公司;京信射頻技術(廣州)有限公司,未經京信通信技術(廣州)有限公司;京信射頻技術(廣州)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64173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