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新型充氣方式的減震氣囊系統(tǒng)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011641502.4 | 申請日: | 2020-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7281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30 |
| 發(fā)明(設計)人: | 陳允浩;華威;王藝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宏光通用航空裝備技術有限公司;宏光空降裝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4D45/04 | 分類號: | B64D45/04;B64G1/6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學專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王瑋 |
| 地址: | 210022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新型 充氣 方式 減震 氣囊 系統(tǒng)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新型充氣方式的減震氣囊系統(tǒng),包括氣囊(1)、氣囊安裝接口(2)、風扇(3)、電調(4)、信號控制器(5)、電源(6),囊內氣體通過排氣孔排出,將碰撞沖擊能量一部分轉化為氣體的動能。這樣可以降低回收物落地時的最大過載,保護回收物內的裝備不受損傷。本發(fā)明裝置的基礎結構加工難度小,且成本較低。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氣囊的軟著陸問題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利用氣囊與地面的碰撞來消耗落地時的沖擊動能,降低最大過載值,保護回收物內的裝備的減震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隨著航空航天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氣囊的用途不斷被擴展,減震氣囊系統(tǒng)是傘降回收系統(tǒng)的一部分,傘降回收系統(tǒng)的工作過程可以分為下降減速和觸地緩沖兩個階段。其中下降減速階段一般利用降落傘的氣動阻力對回收物進行減速,但穩(wěn)降速度一般無法使回收物內的精密裝備安全著陸,所以在觸地緩沖階段需要使用減震氣囊系統(tǒng)來進行對回收物進行進一步減速,來確保回收物內的精密裝備的安全。
市場上的減震氣囊系統(tǒng)是由氣囊、碳纖維纏繞氣瓶、手動截止閥、電磁控制閥、金屬管路和空氣壓縮機組成,由空氣壓縮機先將高壓氣體壓縮至氣瓶中,關閉手動截止閥,再通過電磁控制系統(tǒng),將電磁控制閥打開,使高壓氣體通過管路進入氣囊。這種裝置有結構復雜,危險系數(shù)高,溫度變化大,成本高,體積大,重量重等缺點。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利用氣囊與地面的碰撞來消耗落地時的沖擊動能來實現(xiàn)降低最大過載值的裝置。
實現(xiàn)本發(fā)明目的的技術解決方案為:一種新型充氣方式的減震氣囊系統(tǒng),包括氣囊、氣囊安裝接口、風扇、電調、信號控制器和電源;
氣囊安裝接口的側面有兩個孔,用于穿過螺釘、螺母和墊片分別連接氣囊和風扇;氣囊安裝接口的底部有四個圓孔,用于穿過螺釘、螺母和墊片與無人機傘艙相連接;風扇的端頭有3個航空插頭,用于與電調的一端的3個航空插頭相連接;改變航空插頭的連接順序可以改變風扇的風向;電調的另一端與信號控制器和電源相連接,調整電壓和電流從而調整風扇的轉速;信號控制器給電調提供電信號,從而通過電調控制風扇的轉速,電源給風扇和電調提供電能。
氣囊安裝接口和氣囊之間還通過AB膠連接,使氣囊上的圓柱口與氣囊安裝接口的側面緊緊相連。
通過旋轉信號控制器上的旋鈕,可以調節(jié)電調輸入的電信號,從而通過電調控制電壓和電流來控制調節(jié)風扇的轉速。
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其顯著優(yōu)點:(1)本裝置的結構簡單,體積小,重量輕。(2)本裝置無需人工操作,危險系數(shù)極低。(3)本裝置可重復使用,僅消耗氣囊。(4)本裝置成本很低,相較傳統(tǒng)的減震氣囊系統(tǒng),成本不足十分之一。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裝置的氣囊的正視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裝置的氣囊的左視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裝置的氣囊的俯視圖。
圖4為本發(fā)明的裝置的氣囊安裝接口的主視圖。
圖5為本發(fā)明的裝置的氣囊安裝接口的俯視圖。
圖6為本發(fā)明的裝置的氣囊的實物圖。
圖7為本發(fā)明的裝置的氣囊安裝接口和風扇的實物圖。
圖8為本發(fā)明的裝置的電調的實物圖。
圖9為本發(fā)明的裝置的信號控制器的實物圖。
圖10為本發(fā)明的裝置的電源的實物圖。
圖11為本發(fā)明的總裝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宏光通用航空裝備技術有限公司;宏光空降裝備有限公司,未經(jīng)南京宏光通用航空裝備技術有限公司;宏光空降裝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64150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