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過河隧道封航圍堰施工粒料貨物倒運棧橋平臺及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640841.0 | 申請日: | 2020-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7985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28 |
| 發明(設計)人: | 周聯英;陳宇;陳峰;孫苗苗;張茹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大城市學院 |
| 主分類號: | E01D18/00 | 分類號: | E01D18/00;E02D19/04;B65G63/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張羽振 |
| 地址: | 310015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過河 隧道 封航 圍堰 施工 貨物 倒運 棧橋 平臺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過河隧道封航圍堰施工粒料貨物倒運棧橋平臺,包括倒運平臺、防撞墩、倒運平臺胸墻、棧橋輸送帶、棧橋鋼管支墩和格構柱支撐柱;封航圍堰兩側設有倒運平臺,倒運平臺周圍設有倒運平臺胸墻,倒運平臺兩側設有防撞墩,倒運平臺胸墻兩側設有填土平臺;棧橋輸送帶兩端分別架設在倒運平臺上方,并且棧橋輸送帶橫跨封航圍堰,倒運平臺和封航圍堰上均設有棧橋鋼管支墩,封航圍堰內的基坑內設有格構柱支撐柱。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過河隧道等結構采用河道全斷面圍堰方法,在過河圍堰兩側,通過設置進出料平臺和橫跨圍堰的輸送帶棧橋,將上下游船內的粒料通過輸送帶完成倒運,既滿足正常施工,又能保證上下游船只貨物運輸。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河道封河時用于上下游船只粒料貨物倒運的一種棧橋平臺技術,具體涉及一種過河隧道封航圍堰施工粒料貨物倒運棧橋平臺及施工方法,特別適用于過河結構明挖法封航圍堰施工時保持上下游船只粒料貨物的倒運。
背景技術
過河地下隧道或管廊工程采用明挖法施工時,需要采取防水圍堰保證在無水的環境中進行。當涉及通航河道時,為最大程度降低圍堰施工對通航船只的影響,過河地下隧道暗埋段的圍堰結構及隧道主體基坑支護需分段分步實施,存在工序多和工期長等問題,特別是對于內河河道通航量少且多以運輸煤、煤灰和宕渣等粒料的中小船只來說,過河結構采用分步圍堰,存在分段實施方案投入大、工期長,經濟效益差等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過河隧道封航圍堰施工粒料貨物倒運棧橋平臺及施工方法,實現斷河斷航不斷運的效果。
這種過河隧道封航圍堰施工粒料貨物倒運棧橋平臺,包括倒運平臺、防撞墩、倒運平臺胸墻、棧橋輸送帶、棧橋鋼管支墩和格構柱支撐柱;封航圍堰兩側設有倒運平臺,倒運平臺周圍設有倒運平臺胸墻,倒運平臺兩側設有防撞墩,倒運平臺胸墻兩側設有填土平臺;棧橋輸送帶兩端分別架設在倒運平臺上方,并且棧橋輸送帶橫跨封航圍堰,倒運平臺和封航圍堰上均設有棧橋鋼管支墩,封航圍堰內的基坑內設有格構柱支撐柱,棧橋鋼管支墩和格構柱支撐柱支撐棧橋輸送帶。
作為優選:封航圍堰一側的倒運平臺靠向現有河道的一側設有結構基坑;封航圍堰另一側的倒運平臺靠向現有河道一側的圓形區域為船只回旋水線,方形區域為船只停泊水線。
作為優選:棧橋鋼管支墩和格構柱支撐柱頂部均設有預埋鋼板,棧橋輸送帶與棧橋鋼管支墩通過預埋鋼板焊接連接,棧橋輸送帶與格構柱支撐柱通過預埋鋼板焊接連接。
作為優選:棧橋輸送帶采用透明塑料密封罩或彩鋼瓦全封閉結構。
作為優選:每個防撞墩采用三根鋼管樁成正三角形布置,三角形底邊平行于河道流水方向。
作為優選:倒運平臺胸墻外側安裝有橡膠護弦及系船柱。
這種過河隧道封航圍堰施工粒料貨物倒運棧橋平臺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驟:
步驟S1:現場調研;
步驟S2:棧橋平臺設計:根據現場調研結果,在河岸進行倒運平臺、防撞墩和棧橋輸送帶支撐柱結構設計;其中,倒運平臺采用土方填筑,倒運平臺四周設底板和倒運平臺胸墻,倒運平臺胸墻和底板下設兩排鋼管樁;倒運平臺兩側均設置鋼管樁防撞墩,每個防撞墩采用三根鋼管樁成正三角形布置,三角形底邊平行河道流水方向;跨陸域及圍堰頂采用鋼管樁支墩,封航圍堰內的基坑內的支墩采用格構柱支撐柱,在格構柱支撐柱頂部設置預埋鋼板,用于與棧橋運輸帶的焊接連接;棧橋輸送帶采用透明塑料密封罩或采用彩鋼瓦全封閉結構;
步驟S3:倒運平臺施工:
步驟S3-1:對航道至倒運平臺間河道進行清淤疏浚;
步驟S3-2:倒運平臺土方填筑和樁基礎施工:回填粘性土分層填筑使回填土密實及防水,平臺鋼管樁采用常規打樁設備和工藝進行打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大城市學院,未經浙大城市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64084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