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車身阻尼系統設計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619374.3 | 申請日: | 2020-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3326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30 |
| 發明(設計)人: | 龔凱;駱玉寶;石向南;鄒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宜賓凱翼汽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15 | 分類號: | G06F30/15;G06F30/23;G06F119/10 |
| 代理公司: | 蕪湖安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方文倩 |
| 地址: | 644000 四川省宜賓市宜賓臨港***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車身 阻尼 系統 設計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車身阻尼系統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在概念數據階段,建立白車身BIW有限元模型,通過BIW分析確定地板上阻尼鋪設位置,進行阻尼板的布置預留;步驟2)在工藝數據階段,建立TB內飾車身有限元模型,通過TB分析確定車身阻尼重點鋪設位置和預留鋪設位置,對重點鋪設位置進行阻尼鋪設;步驟3)在開模數據階段,建立整車有限元模型,通過整車分析確定實車工況下對噪聲影響大的車身位置,并對該位置進行阻尼鋪設;步驟4)量產數據階段,進行阻尼板布置的實車驗證和優化工作,確定最終鋪設區域。本發明車身阻尼系統設計方法,可有效的抑制由于局部共振帶來的車內噪聲,改善車內噪聲,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較好的應用前景。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汽車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車身阻尼系統設計方法。
背景技術
汽車NVH的品質與高剛度車身結構存在較大的關聯度,通常對于相同車身尺寸的汽車,車身的剛度越高NVH品質越好。隨著汽車車身的輕量化要求越來越高,且顧客對汽車的NVH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導致了汽車輕量化與NVH品質之間存在較大的矛盾。同時,NVH作為消費者最容易感知和產生抱怨的性能維度之一,主機廠在整車性能開發中會致以相當的關注度,很難為了輕量化而犧牲NVH。因此,如何在汽車輕量化與NVH之間取得平衡,或者如何在汽車輕量化程度越來越高的前提下保證整車的NVH品質,成為主機廠面臨的很大挑戰。在此背景下,由于阻尼板的優良減振降噪特性,汽車車身上阻尼板的大量應用成了主機廠的必然選擇。
現有的車身阻尼設計和布置方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基于白車身模態應變能疊加的阻尼板分布,在內飾車身噪聲傳遞函數上驗證,以確定阻尼板布置;2、基于內飾車身噪聲傳遞函數的阻尼板拓撲或尺寸優化,以確定阻尼板布置;3、基于白車身等效輻射聲功率的阻尼板分布,在內飾車身噪聲傳遞函數上驗證,以確定阻尼板布置。4、基于內飾車身的模態應變能疊加和鈑金聲功率損失的阻尼板分布,在整車模型上驗證,以確定阻尼板布置。
上述方法的缺陷主要為:1、噪聲傳遞函數僅代表車身接附點到耳旁的噪聲傳遞靈敏度,并不能說明該路徑的貢獻程度、也無法判斷該路徑的風險大小,因而與實車噪聲情況不符,不能指導設計;2、僅對某一方法進行描述,沒有在整車開發的不同階段考慮針對性的分析方法進行不同側重點的系統性設計,并將設計結果在實車上進行驗證,并對驗證不合格的情況進行優化迭代,以獲得合格的或收斂的最優驗證結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可有效的抑制由于局部共振帶來的車內噪聲,改善車內噪聲的車身阻尼系統設計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所提供的這種車身阻尼系統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在概念數據階段,建立白車身BIW有限元模型,通過BIW分析確定地板上阻尼鋪設位置,進行阻尼板的布置預留;步驟2)在工藝數據階段,建立TB內飾車身有限元模型,通過TB分析確定車身阻尼重點鋪設位置和預留鋪設位置,對重點鋪設位置進行阻尼鋪設;步驟3)在開模數據階段,建立整車有限元模型,通過整車分析確定實車工況下對噪聲影響大的車身位置,并對該位置進行阻尼鋪設;步驟4)量產數據階段,進行阻尼板布置的實車驗證和優化工作,確定最終鋪設區域。
為使上述技術方案更加詳盡和具體,本發明還提供以下更進一步的優選技術方案,以獲得滿意的實用效果:
所述步驟1)中,計算白車身1-80Hz內的自由模態,采用ADDOF分析原理,對模態振形進行疊加,通過疊加后的結果識別出振動較大的地板區域,進行阻尼板的布置預留,完成初步布置。
所述步驟2)中,第一步,對TB模型計算1-80Hz內的自由模態,采用ADDOF分析原理,對模態振形進行疊加,通過疊加后的結果識別出TB振動較大的區域,標記為區域1。
所述步驟2)中,第二步,計算TB-NTF,計算頻率為20-200Hz,并通過模態、面板貢獻量方法,識別出NTF共性峰值的關鍵貢獻面板區,標記為區域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宜賓凱翼汽車有限公司,未經宜賓凱翼汽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61937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