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機場共享跟隨行李車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011607533.8 | 申請日: | 2020-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7255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30 |
| 發(fā)明(設計)人: | 王明偉;黃靈文;劉宜勝;柯俊;周新淳;鐘昊;孫旭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2B3/00 | 分類號: | B62B3/00;B62B5/00;G05D1/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敦和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96 | 代理人: | 姜術丹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機場 共享 跟隨 行李車 | ||
一種機場共享隨行行李車,包括包括行李車本體、設置在所述行李車本體內的控制單元以及與所述控制單元連接并驅動所述行李車本體的電機驅動模塊;其中,所述控制單元包括單片機、超聲波模塊、毫米波雷達避障模塊、智能跟隨模塊、通訊模塊、安全模塊,所述單片機均與超聲波模塊、毫米波雷達避障模塊、智能跟隨模塊、通訊模塊、安全模塊相連;從而達到人們在乘坐飛機出行時,不再花費較大的精力來看管、運輸自己的行李,同時解放雙手,極大提高出行質量的目的。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機械控制、機電一體化,具體為一種機場共享跟隨行李車。
背景技術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各行各業(yè)對于智能化程度要求的提升,越來越多的移動機器得到普及,與傳統(tǒng)的跟隨設備相比,智能小車具有更好的機動性、安全性和實用性。如今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民航業(yè)迅速發(fā)展,飛機以其高效,舒適等的特點,逐漸成為人們外出旅行的常見選擇。現代機場規(guī)模較大,人們乘機時需要長時間、遠距離攜帶行李辦理各種乘機手續(xù),同時為了防止行李丟失,還需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看管自己的行李,這都大大地增加旅客的疲憊感,影響人們的出行質量。考慮到目前國內機場的行李車主要以人力為主,因此研發(fā)一款使用手機APP控制的共享運輸小車迫在眉睫。
目前市面上關于行李運輸的解決方案主要有手推車和智能行李箱兩個方向。手推車運輸行李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省力,但其仍然存在著控制不便、耗費精力的問題。智能行李箱是目前國內外市場上較為成熟的智能行李運輸設備。2016年,美國Bluesmart公司首次面向公眾推出了第一代智能行李箱,擁有定位追蹤、手機操控等功能。隨后,多家科技型創(chuàng)業(yè)公司相繼推出了類似的產品,如靈動科技OVIS、愛途仕、酷哇等。該設備實現了行李箱自動跟隨用戶行走,遇到障礙物自動改變方向,隨時監(jiān)測物體重量,指紋解鎖等安全可靠的功能。但其也有一些不足之處:首先,其鋰電池和電機都占據了大量的空間,使得空間利用率不高;OVIS和愛途仕的鋰電池都采用了外掛式的設計不僅十分不便還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另外,考慮到可帶上飛機的鋰電池的總容量不可超過160Wh,且要保證行李箱的輕便,其鋰電池容量較小,不能長時間續(xù)航。其次,價格高昂,低則三千高則上萬的價格,使得大多數旅客望而卻步。最后,飛機上要確保絕對的安全,鋰電池可能存在的任何危險都不被允許。
發(fā)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機場共享隨行行李車。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通過下述方案得以解決:
一種機場共享隨行行李車,包括行李車本體、設置在所述行李車本體內的控制單元以及與所述控制單元連接并驅動所述行李車本體的電機驅動模塊;
所述行李車本體包括行李承重裝置和儲物裝置,所述行李承重裝置包括車體、設置在所述車體下部的滾輪裝置,所述滾輪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車體下部前方的相對稱的前驅動輪和設置在所述車體下部后方的相對稱的后驅動輪,所述前驅動輪和所述后驅動輪均通過萬向驅動軸驅動,所述萬向驅動軸與所述電機驅動模塊連接;所述儲物裝置設置在所述車體一端上且所述儲物裝置的一側表面設置有二維碼;
所述控制單元包括單片機、超聲波模塊、毫米波雷達避障模塊、智能跟隨模塊、通訊模塊、安全模塊,所述單片機均與超聲波模塊、毫米波雷達避障模塊、智能跟隨模塊、通訊模塊、安全模塊相連;
所述超聲波模塊用于測量并計算所述行李車本體前方障礙物的距離,并將距離數據上傳至單片機;
所述毫米波雷達避障模塊通過雷達天線向外發(fā)射毫米波,接受目標反射信號,經過信號處理器,迅速準確的獲取行李車本體周圍環(huán)境的物理信息,確定行李車本體與被探測物體之間的相對距離、相對速度、運動方向、以及兩者之間的角度,并將獲取的數據上傳至單片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理工大學,未經浙江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60753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頂柵結構的薄膜晶體管及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種除濕轉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