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平轉動機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603034.1 | 申請日: | 2020-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7704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20 |
| 發明(設計)人: | 羅霄;張學軍;薛棟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24B47/12 | 分類號: | B24B47/12 |
| 代理公司: | 長春中科長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22218 | 代理人: | 高一明;郭婷 |
| 地址: | 130033 吉林省長春***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轉動 機構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平轉動機構,包括:偏心轉軸、平轉軸、限制平轉軸產生自轉的平轉保持單元;偏心轉軸的輸出端與平轉軸可轉動地套接;平轉保持單元包括搖桿和2根連桿,搖桿一端鉸接固定、另一端連接2根連桿;平轉軸包括一號橫梁,搖桿包括二號橫梁,一號橫梁和二號橫梁的兩端分別與2根連桿通過球面軸承連接,并圍成平行四邊形結構。本發明通過平轉保持單元限制平轉軸轉動,偏心轉軸轉動過程中,平轉軸不會產生自轉,產生標準平轉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非球面表面成型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平轉動機構。
背景技術
小磨頭技術是計算機非球面表面成型技術中發展最早,也是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其結構簡單,適用范圍廣,可以廣泛地應用于中小口徑的圓形或者非圓形的非球面反射鏡的加工。小磨頭技術采用計算機控制一個比鏡面尺寸小得多的磨頭(1/25~1/40)對光學零件進行研磨或拋光,通過控制磨頭在工件表面不同位置的駐留時間也就是加工時間及磨頭與工件間的相對壓強來控制材料的去除量。在加工過程中,受磨頭磨損及瀝青層的流動變形等因素的影響,小磨頭能夠相對較好地跟蹤非球面表面各點曲率半徑的變化,因此能夠與非球面的面形良好的吻合從而可獲得很高的加工精度。小磨頭技術基本是對人手工修磨過程的模擬,與手工修磨相比,小磨頭技術由于采用計算機控制,控制比人手工修磨精確得多,并采用定量的檢測結果指導加工,材料的去除過程控制更為精確,因而較手工修磨其加工的重復精度及面形收斂效率大幅度提高。
小磨頭技術在發展初期多采用行星轉動的方式,磨頭在繞行星軸轉動的同時,仍然繞主軸作公轉運動,通過控制自轉和公轉的速度比率,可以得到不同分布的去除函數。如果拋光盤的自轉速度與公轉速度速率相等,方向相反,那么又成為一種較為特殊的行星運動方式——平轉動,平轉動可以形成最大去除量的光滑去除函數曲線,根據光學加工經驗,這種分布的去除函數可以得到較好的面形收斂效率。
目前得到平轉動的方式,主要為在平轉軸上安裝限制轉動結構,如在專利號CN102744663B《平轉動拋光光順裝置》中,使用導軌結構進行轉動限制,使用這種方式產生的運動由于限制結構的約束方式,并非是真正的平轉動,會產生圍繞固定點的擺動,產生運動誤差,進而導致去除函數發生非對稱性的變化,影響加工效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解決現有平轉動產生運動誤差的問題,提供一種平轉動機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具體技術方案:
一種平轉動機構,包括:偏心轉軸、平轉軸、限制平轉軸產生自轉的平轉保持單元;偏心轉軸的輸出端與平轉軸可轉動地套接;平轉保持單元包括搖桿和2根連桿,搖桿一端鉸接固定、另一端連接2根連桿;平轉軸包括一號橫梁,搖桿包括二號橫梁,一號橫梁和二號橫梁的兩端分別與2根連桿通過球面軸承連接,并圍成平行四邊形結構。
優選地,搖桿還包括與二號橫梁平行的三號橫梁、連接二號橫梁和三號橫梁的連接桿;連接桿的兩端分別與二號橫梁和三號橫梁固定連接。
優選地,三號橫梁的兩端分別通過球面軸承與機體連接固定。
優選地,平轉軸下端連接磨盤。
優選地,平轉軸上設置轉動軸承,偏心轉軸的輸出端套接在轉動軸承上。
本發明能夠取得以下技術效果:
平轉保持單元與平轉軸連接,偏心轉軸轉動過程中,平轉軸不會產生自轉,產生標準平轉動。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簡易結構示意圖。
其中的附圖標記包括:偏心轉軸1、平轉軸2、一號橫梁21、連桿31、搖桿32、二號橫梁321、連接桿322、三號橫梁323、磨盤4。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60303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