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防治拉薩裸裂尻魚水霉病制劑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601109.2 | 申請日: | 2020-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87557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19 |
| 發明(設計)人: | 曾本和;周建設;閆志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水產科學研究所;重慶市畜牧科學院 |
| 主分類號: | A61K36/185 | 分類號: | A61K36/185;A61K9/51;A61P31/10;A61K31/60;A61K31/122 |
| 代理公司: | 天津合正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2229 | 代理人: | 馬云云 |
| 地址: | 850000 西藏自*** | 國省代碼: | 西藏;5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防治 拉薩 裸裂尻 魚水 制劑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防治西藏高原魚類水霉病制劑,包括鹽、小蘇打、沙棘提取物、水楊酸和蝦青素納米顆粒,所述沙棘提取物包括重量份數比為2:1的沙棘果提取物和沙棘葉提取物。本發明所述的防治西藏高原魚類水霉病制劑能夠有效防治水霉病,降低死亡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魚類養殖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防治西藏高原魚類水霉病制劑。
背景技術
水霉病又叫膚霉病,由水霉科(Saprolegniacae)中的水霉屬(Saprolegnia)、綿霉屬(Achlya)、絲囊霉屬(Aphanomyces)和網囊霉屬(Dictyuchus)的一些種類引起。水霉菌絲為管形沒有橫隔的多核體,一般像根樣附著在水產動物的損傷處,分枝多而纖細,可深入至損傷、壞死的皮膚及肌肉稱為內菌絲,具有吸收營養的功能;伸出在體外的叫外菌絲,菌絲較粗狀,分枝較少,可長達3cm,形成肉眼能見的灰白色棉絮狀物。水霉病的發生主要因為緊迫造成的二次性感染,魚只因擁擠、移動或其他不良環境因素的影響,造成體表組織受傷,水中的水霉病游孢子伺機附著,于壞死組織上開始發芽形成菌絲,菌絲除寄生于壞死組織外,尚可蔓延侵入附近的正產組織,分泌消化酵素分解周圍組織的覆蓋物,并于末端形成孢子囊,放出游孢子到水中,經由水而傳播各處。
西藏,譽為“地球的第三極”,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安全屏障。文獻資料顯示,該地區分布的魚類有60種和13亞種,分屬于3目,5科和4亞科,22個屬。伴隨著生境退化或喪失,堤壩和水電站的建設,外來物種的入侵,環境的污染,加之該區域魚類本身生長緩慢,性成熟晚等特征,受威脅魚類(瀕危、易危)有12種,近17%。分布在雅魯藏布江7種主要魚類,有5種處于受威脅狀態,因此,亟需開展西藏受威脅魚類搶救保護工作,從而保證這些特有魚類的種質延續性。開展西藏高原魚類馴養及繁殖是保存其種質資源的有效手段。西藏魚類養殖水溫:9-20℃,水溫在水霉易爆發范圍,西藏高原魚類在捕撈和運輸過程中易造成機械損傷,導致水霉病爆發;另外野生魚類自身攜帶較多寄生蟲,寄生蟲滋生造成魚體受損,導致水霉病爆發。西藏高原魚類繁殖過程中對親本注射催產劑、劑卵和劑精液,造成魚體機械損傷,從而滋生水霉。在西藏魚類養殖過程中,隨著養殖魚規格變大,需要及時分池,在轉移過程中易造成機械損傷,導致水霉病爆發。因此在西藏高原魚類馴養及繁殖過程中經常爆發水霉病,如何防治西藏高原魚類水霉病成為了高原魚類養護的主要難點之一。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旨在提出一種防治西藏高原魚類水霉病制劑。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防治西藏高原魚類水霉病制劑,包括鹽、小蘇打、沙棘提取物、水楊酸和蝦青素納米顆粒,所述沙棘提取物包括重量份數比為2:1的沙棘果提取物和沙棘葉提取物。
沙棘是植物和其果實的統稱,植物沙棘為胡頹子科沙棘屬,是一種落葉性灌木。沙棘的根、莖、葉、花、果,特別是沙棘果實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和生物活性物質,沙棘果富含豐富的維生素C,每百克鮮果含量達1000-1600毫克,是橘子的35倍,是梨子的250倍,蘋果的400倍,有維生素之王的美稱,另外還含有亞油酸、蛋白質、黃酮類物質,不僅是營養豐富的食品,同時還治療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的良藥。
在沙棘提取物中含有著非常豐富的維生素e、維生素a以及sod、黃酮等活性成分,這些物質的存在能很好對抗自由基,因為自由基量少了,所以人體的衰老過程就會變得比較緩慢。沙棘果與沙棘葉中提取的總黃酮(TFH),是含有7種黃酮的一組化合物,可使心絞痛緩解,心功能及缺血性心電圖好轉。沙棘果的抗癌作用除去其通過免疫機制或其他途徑所引起的作用外,還有直接地抑制癌細胞作用以及阻斷致癌因素的作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水產科學研究所;重慶市畜牧科學院,未經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水產科學研究所;重慶市畜牧科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60110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