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自動撿貨系統及其撿貨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593713.5 | 申請日: | 2020-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2267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30 |
| 發明(設計)人: | 劉笑彤;李小山;陳伯行;黃海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新天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G1/137 | 分類號: | B65G1/137;G06Q10/08;G06K7/1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德高智行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696 | 代理人: | 李戍 |
| 地址: | 519000 廣東省珠海***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自動 系統 及其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自動撿貨系統,包含服務器、取貨機器人、貨架機器人及傳送機器人,其中服務器用于接收用戶訂單需求,并將訂單需求發送至取貨機器人及貨架機器人;取貨機器人用于收取存放于貨架機器人上的商品,貨架機器人用于存放多種不同商品,商品上包含有商品屬性標簽,傳送機器人包含打包模塊及分派模塊,傳送機器人接收取貨機器人收取的商品,進行打包后傳送至物流派送端口。本發明適用于電子商務的無人倉庫,通過取貨機器人、貨架機器人及輸送機器人中各個模塊的相互協同配合,可以實現自動在貨架上取放貨物的效果,自動化程度高,使得撿貨、出庫方便。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無人倉庫自動撿貨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自動撿貨系統及用于該系統的自動撿貨方法。
背景技術
貨架是一種可充分利用倉庫空間、提高倉庫容積利用率、擴大倉庫存儲能力的架式結構,對于存入物品架中的商品,可避免商品之間出現相互擠壓、減少商品損耗、完整地保存物品本身的功能并有利于物品進行分門別類,被廣泛應用于商品諸如商場的商品倉儲、藥房的藥品倉儲、圖書館的圖書倉儲等諸多場所及領域;
在現有電子商務平臺中,一般當用戶下完訂單后,由電子商務平臺將訂單內的商品信息發送至倉庫,再由倉庫工作人員進行商品撿貨、打包、出庫等流程,商品庫存管理系統自動化程度低,耗費大量的人力。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自動撿貨系統及其撿貨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首先提供一種自動撿貨系統,包含服務器、取貨機器人、貨架機器人及傳送機器人,其中,服務器用于接收用戶訂單需求,并將訂單需求發送至取貨機器人及貨架機器人;取貨機器人用于收取存放于貨架機器人上的商品,取貨機器人包含第一通信模塊、商品掃描模塊、商品收納模塊及第一移動模塊;貨架機器人用于存放多種不同商品,商品上包含有商品屬性標簽,貨架機器人包含商品取放模塊、第二通信模塊及第二移動模塊;傳送機器人包含打包模塊及分派模塊,傳送機器人接收取貨機器人的商品收納模塊中的商品,通過打包模塊對商品進行打包包裝,再根據訂單需求的收貨信息將打包后的商品由分派模塊傳送至對應的物流派送端口。
更進一步的,商品屬性標簽中至少包含商品名稱信息、商品價格信息、商品入庫時間信息、商品有效期限信息。
更進一步的,打包模塊包含將收貨信息打印在包裝上,或將收貨信息轉為二維碼后打印在包裝上。
更進一步的,物流派送端口包含物流掃描模塊,對收貨信息進行確認。
更進一步的,物流派送端口為無人機。
更進一步的,服務器與第一通信模塊、第二通信模塊通信連接,接收服務器發送的訂單信息,第二通信模塊將貨架機器人上的商品存量情況反饋至服務器,服務器確認訂單信息中所包含的商品存放的貨架機器人,并通過第一通信模塊及第二通信模塊分別命令取貨機器人及貨架機器人移動至交貨區。
更進一步的,貨架機器人在將商品交付給取貨機器人后,移動至下一個交貨區將商品交付給另一個取貨機器人。
更進一步的,取貨機器人在收取貨架機器人的商品后,由商品掃描模塊掃描商品上的商品屬性標簽,并與訂單信息進行核對,確認與訂單信息一致后,將商品放入商品收納模塊。
更進一步的,商品掃描模塊掃描商品屬性標簽后,與訂單信息不一致,則將商品放置于交貨區,并由第一通信模塊通知服務器,由服務器命令回收商品的貨架機器人至交貨區回收所述商品。
本發明又提出一種用于前述自動撿貨系統的自動撿貨方法,包含下列步驟:
S1服務器接收訂單信息,訂單信息包含多個不同商品;
S2服務器確認各商品所在的貨架機器人,并通知取貨機器人及各商品所在的不同貨架機器人前往取貨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新天地科技有限公司,未經珠海新天地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9371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