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增程式電動車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587796.7 | 申請日: | 2020-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2264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09 |
| 發明(設計)人: | 楊培斌;耿青青;李成金;楊曉元;莊嚴;國忠義 | 申請(專利權)人: | 云南航天工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L50/62 | 分類號: | B60L50/62;B60L8/00;B62D21/11;B60G5/04 |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專利事務所 53106 | 代理人: | 何健 |
| 地址: | 650229 云***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程式 電動車 | ||
一種增程式電動車,包括底盤、發電機組、前橋總成、后橋總成、太陽能電池板及全車控制電路;所述底盤由支撐筋板相互連接組成框架,包括后懸架安裝架、前懸架安裝架、座椅安裝架組成,后橋總成由一體式后橋驅動模塊及驅動輪組成,包括電機、差速器、減震器、后雙插臂懸架、立柱;前橋總成包括轉向總成、前雙插臂懸架、減震器、立柱;發電機組安裝在座椅后方與全車控制電路配合,當PLC檢測到蓄電池電壓低于22V時,默認啟動太陽能充電模塊為蓄電池充電,也可手動啟動發電機組為蓄電池充電。本發明利用發電機組及光伏發電提供了電動車在無市電充電條件下的兩種應急充能方案,有效提高續航能力,結構緊湊、機動性強、適應能力強、成本低廉等特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增程式電動車,屬于載運工具結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全球性的能源危機及污染日益嚴重,尋求一種清潔能源代替傳統化石能源已成為新趨勢。在載運工具領域,純電動車以其綠色環保、節能經濟等優點在節能和環保上有不可比擬的優勢,然而和傳統內燃機汽車相比,有限的里程仍然是它不能逾越的障礙,在現有的電池技術條件下,環境因素、充電點的不完全普及嚴重影響純電動車的行駛,研究表明低低溫環境下電車里程將縮減20%。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緊湊、造價低廉的增程式電動車,利用太陽能及發電機組充電的技術,有效提高電動車的續航能力。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增程式電動車,包括底盤、前橋總成、后橋總成,及全車設置的控制電路,在底盤上設置有發電機組用于在非熒光條件或其他條件下為設在后橋部位的蓄電池充電;在前橋總成上設有太陽能電池板總成,用于在熒光條件下為蓄電池充電;電動車采用后輪驅動,前輪轉向,后橋為一體式驅動模塊,包含電機、驅動輪、后立柱、平衡拉桿;其中:
底盤采用不同長度30mm×30mm×1.5mm的金屬支撐筋板組焊成長方形框架的底盤骨架,后橋部位分別設置靠后的有上懸架安裝架、位于中間的下懸架安裝架和連接底盤和減震支架的加強拉桿;前橋部位設置有前懸架安裝架;座椅安裝在中部位置的座椅安裝支架上,安裝支架焊接于底盤上。
后橋總成包含:設在后橋部位的一體式驅動模塊,與兩輪轂連接的后雙插臂獨立懸架、一端連接減震支架、一端連接后雙插臂獨立懸架的后減震器,連接在旋轉軸兩端的驅動輪,設在靠近輪轂的后雙插臂獨立懸架上的后立柱,連接在兩后立柱之間的平衡拉桿,連接在后減震器與后雙插臂獨立懸架之間的后減震器支架;一體式驅動模塊與電機連接,由電機提供動力;后減震器與垂直方向呈45°連接減震拉桿和后減震器支架;后雙插臂獨立懸架采用上下等長結構連接后減震器支架、上懸架支架和下懸架支架。采用雙插臂獨立懸架及減震器與垂直方向45°夾角的結構,此布置方案可使得車體更加緊湊,機動能力更強,抗沖擊能力更強;平衡拉桿連接兩個后立柱起到平衡的作用。
前橋總成包括轉向總成,與兩輪轂連接的前雙插臂獨立懸架,一端連接前雙插臂獨立懸架、另一端連接前減震器支架的前減震器,以及常規設置的轉向拉桿、前立柱、前輪;前橋也采用雙插臂獨立懸架結構,前雙插臂獨立懸架安裝在前懸架安裝座上,上插臂設置有前減震器支架,通過前減震器連接前懸架和底盤;
發電機組為完整的系統,包括發電機外框體、設在外框體上的發電機組護板、內置的發電機和發動機總成;發電機組安裝在座椅后方與全車控制電路配合,用于在非熒光條件及其他應急條件下手動啟動為蓄電池充電,給整車提供電源;
控制電路結構為:光伏板與太陽能電池板連接,太陽能電池板與控制器連接,控制器還分別連接蓄電池和發電機組;在控制器與蓄電池和發電機組之間設有二極管,用于防止發電機組對太陽能電池板反向充電;蓄電池通過逆變器與電機連接;在蓄電池與發電機組之間還設有UPS電源與PLC連接,由UPS電源為PLC提供電能;PLC分別并聯連接有繼電器KA1、繼電器KA2、指示燈;在PLC與蓄電池和逆變器之間還連接有一逆變電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云南航天工業有限公司,未經云南航天工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87796.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連續式碳化稻殼生產裝置
- 下一篇:一種UHF頻段高增益左旋圓極化天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