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發動機隔熱罩用復合耐熱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587100.0 | 申請日: | 2020-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1250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8 |
| 發明(設計)人: | 劉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理誠動力傳控技術(蘇州)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63/04 | 分類號: | C08L63/04;C08L63/00;C08K5/5435;C08K7/28;C08K7/14;C08K13/04;B32B17/02;B32B17/12;B32B37/06;B32B37/10;B32B38/00;B32B38/16;B32B37/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宮建華 |
| 地址: | 215200 江蘇省蘇州***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發動機 隔熱 復合 耐熱 材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發動機隔熱罩用復合耐熱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涉及隔熱罩用復合耐熱材料技術領域,本發明包括如下組分:酚醛環氧樹脂638S,環氧樹脂E51,硅烷偶聯劑KH560,4?氨基苯基砜,三氟化硼單乙胺,抗氧劑V85-P,高強中空玻璃微珠,定制超細玻纖氈。本發明一種發動機隔熱罩用復合耐熱材料及其制備方法,中空玻珠的堆積密度約為0.6g/cm3,對于制備輕質材料,添加中空玻珠是一便利途徑,且隨著添加份數的增加,材料的密度將迅速降低,從而使材料具備良好的機械強度,同時基于中空玻珠的熱阻作用,樣品導熱系數也隨玻珠添加份數增加而降低,導熱系數的降低使材料具備優異的隔熱效果,該材料可在軌道交通等方面進行非常廣泛的應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隔熱罩用復合耐熱材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發動機隔熱罩用復合耐熱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發動機是能吧其他形式的能轉換成機械能的機器,例如內燃機、電動機等,一般是將化學能轉換成機械能從而帶動生產工具運行。
在發動機運轉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量,產生的熱量會通過排氣管或是殼體會發出來,但發動機的周圍往往會有一些不耐高溫的設備,由于發動機運行產生大量的熱,散發的熱量對其他裝置的正常運行造成傷害,因此在發動機周圍需要安裝隔熱罩,為此,我們提出一種發動機隔熱罩用復合耐熱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發動機隔熱罩用復合耐熱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消耗大量能源和對環境造成污染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發動機隔熱罩用復合耐熱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包括如下組分:酚醛環氧樹脂638S,環氧樹脂E51,硅烷偶聯劑KH560,4-氨基苯基砜,三氟化硼單乙胺,抗氧劑V85-P,高強中空玻璃微珠,定制超細玻纖氈。
優選地,所述環氧樹脂E51環氧值為0.48~0.51。
優選地,所述硅烷偶聯劑KH560含量為99%。
優選地,所述4-氨基苯基砜DDS含量為97%。
優選地,所述三氟化硼單乙胺BF3含量57%~59%。
優選地,所述抗氧劑V85-P含量為98.5%。
優選地,所述高強度中空玻璃珠HGS4026DQ平均粒徑26μm,堆積密度 0.6g/cm3,耐壓80MPa破損率低于20%。
優選地,所述定制超細玻纖氈為EMC105H-DP。
本發明一種發動機隔熱罩用復合耐熱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取環氧樹脂638S(100份),環氧樹脂E51(40份),DDS(20份), KH560(1.2份),V85-P(0.45份)依次加入丙酮溶液,攪拌均勻,控制固含量為65%
(2)環氧樹脂638S和E51總重的10‰稱取三氟化硼單乙胺,并以少量丙酮溶解后加入上述混合溶液,調控膠化時間為180~230s。
(3)稱取一定份高強中空玻璃珠緩慢加入上述樹脂溶液中,攪拌速度控制在200r/min,攪拌30min,制成樹脂預聚液。
(4)以超細玻璃纖維布為基材,采用涂覆或浸膠方式制備半固化片,以一定的尺寸裁剪玻纖布,對剪裁的玻纖布進行精確稱取,將其平放在潔凈臺面上;按上膠量為45%(樹脂干重),計算單張所需預聚液質量,對預聚液分量進行一定分量的稱取,傾倒于玻纖布表面,并以刮板將其刮拭均勻。將處理完畢的玻纖布放置在干燥箱內進行干燥處理,在120℃下烘烤3min,取出得到半固化片,以密封膜密封保存待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理誠動力傳控技術(蘇州)有限公司,未經理誠動力傳控技術(蘇州)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8710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