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上下并置對接型水下3D打印機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584838.1 | 申請日: | 2020-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9315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4 |
| 發明(設計)人: | 曹更玉;展銘望;隋殿杰;王群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 |
| 主分類號: | B29C64/20 | 分類號: | B29C64/20;B29C64/227;B29C64/321;B29C64/393;B29C64/371;B29C64/112;B63C11/52;B33Y30/00;B33Y40/00;B33Y50/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 11575 | 代理人: | 張文祎 |
| 地址: | 525000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上下 并置 對接 水下 打印機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上下并置對接型水下3D打印機,包括前進動力裝置、打印裝置和控制模塊;所述動力裝置從右到左依次包括第一機動艙、動力料存儲艙和動力反應艙;所述動力反應艙上固設供水裝置;所述第一機動艙內設有第一電力推動裝置,該第一電力推動裝置包括第一電動缸、第一伸縮桿和第一活塞;所述打印裝置從右到左依次包括第二機動艙、紡絲劑存儲艙和紡絲艙;所述第二機動艙內設有第二電力推動裝置,該第二電力推動裝置包括第二電動缸、第二伸縮桿和第二活塞,所述動力裝置的底部和打印裝置的頂部通過對接部件可拆卸固定連接。本發明的動力裝置和打印裝置可進行拆分,通過上下連接、松開分離的形式進行對接和分離。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下機器人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上下并置對接型水下3D打印機。
背景技術
3D打印是一種基于材料堆積法的快速成型技術,可實現快速建造,創造出大量傳統建筑工藝不易建造甚至無法實現的新型建筑結構。3D打印誕生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又被稱為增材制造、快速成型。3D打印技術的引入,把建筑業帶入數字領域,擴大了建筑設計和建筑的可能性。與傳統建筑工藝相比,3D打印技術具有施工周期短、建造工藝簡潔、降低勞動強度、促進文明施工等優勢。
3D打印技術在我國已經涉及各個領域,但對水下3D打印技術的探索尚未開始,本發明涉及水下3D打印機,3D打印機直接利用海水資源,打印機中的紡絲劑遇海水發生固化,形成絲狀,構成想要的結構。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上下并置對接型水下3D打印機。本發明的動力裝置和打印裝置可進行拆分,通過上下連接、松開分離的形式進行對接和分離;由于動力裝置內動力料和打印裝置內紡絲料兩者消耗的速率不一致,因此,當二者中有一艙先消耗掉材料后,可以通過對接部件脫開的形式分離,在水下將準備好的備用動力裝置或打印裝置中選擇再進行連接,之后可以繼續不間斷工作。比原有的設計效率更高,機動性更強。由于不需要浮出水面人工更換,而是采用水下自動更換,更隱蔽,智能程度更高;該水下打印機可以實現水下3D打印,填補了我國水下3D打印的空白;本發明水下3D打印機,可快速構件立體,適合用在深水區進行建造,體積小不易被雷達探測。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發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上下并置對接型水下3D打印機,包括前進動力裝置、打印裝置和控制模塊;
所述動力裝置從右到左依次包括第一機動艙、動力料存儲艙和動力反應艙;所述動力反應艙上固設供水裝置;
所述動力反應艙與動力料存儲艙用隔板隔開,且動力料存儲艙內的動力料可進入動力反應艙;所述動力反應艙的尾部設有噴射向前推進器;
所述第一機動艙內設有第一電力推動裝置,該第一電力推動裝置包括第一電動缸、第一伸縮桿和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設置在第一電動缸的左側,所述第一電動缸通過通過第一伸縮桿與第一活塞右側端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活塞的左側端面頂住動力料存儲艙內的動力料;
所述控制模塊固定在動力裝置上;
所述打印裝置從右到左依次包括第二機動艙、紡絲劑存儲艙和紡絲艙;
所述紡絲艙與紡絲劑存儲艙用隔板隔開,且紡絲劑存儲艙內的紡絲劑可噴射進入紡絲艙內;所述紡絲艙的左側為開口設置;
所述第二機動艙內設有第二電力推動裝置,該第二電力推動裝置包括第二電動缸、第二伸縮桿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設置在第二電動缸的左側,所述第二電動缸通過通過第二伸縮桿與第二活塞右側端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活塞的左側端面頂住紡絲劑存儲艙內的紡絲劑;
所述動力裝置的底部和打印裝置的頂部通過對接部件可拆卸固定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石油化工學院,未經廣東石油化工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8483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