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克服翹曲的治具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574253.1 | 申請日: | 2020-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1766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19 |
| 發明(設計)人: | 陳南南;劉怡;徐健;金政漢;閔炯一;唐傳明;葛京城 | 申請(專利權)人: | 星科金朋半導體(江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D1/10 | 分類號: | B21D1/10;B21D37/10;B21D43/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趙華 |
| 地址: | 214434 江蘇省無錫***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克服 結構 | ||
1.一種克服翹曲的治具結構, 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若干對垂直分布的上模模組和下模模組,其上模模組包括頂蓋板(40)和若干個上模單元(50),所述上模單元(50)呈矩陣式整齊排列于頂蓋板(40)的下方,
所述上模單元(50)包括上凸塊(51)、凸塊(55)和緊固件(57),所述上凸塊(51)的下部中央設置凹槽(52),所述凸塊(55)通過緊固件(57)與凹槽(52)的頂部連接,所述上凸塊(51)的下表面(54)呈凸形;
其下模模組包括托板(80)和若干個下模單元(70),所述下模單元(70)呈與上模單元(50)匹配的矩陣式整齊排列于托板(80)的上方;
所述下模單元(70)包括下凸塊(71)和通孔(73),所述下凸塊(71)的上表面(72)呈凹形,其弧度的高度和弧度的形狀與所述上凸塊(51)的下表面(54)的弧度的高度和弧度的形狀相匹配,所述通孔(73)設置于下模單元(70)的下凸塊(71)中央,呈T字型的圓形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單元(70)與托板(80)為一體式設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凸塊(51)的下表面(54)的弧度范圍為-2mm~2m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凸塊(71)的上表面(72)的弧度范圍為-2mm~2m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頂蓋板(40)的上表面設置配重凹槽(41)和配重砝碼(43),所述配重凹槽(41)的位置與上模單元(50)一一對應,所述配重砝碼(43)放置于配重凹槽(41)內。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治具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作業載具(74),所述作業載具(74)包括呈矩陣式整齊排列的單顆產品作業載具空腔(75)和定位針(76),所述下模單元(70)的下凸塊(71)設置于單顆產品作業載具空腔(75)內并通過定位針(76)固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星科金朋半導體(江陰)有限公司,未經星科金朋半導體(江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74253.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吸附塔開工升溫系統
- 下一篇:一種雷達信號識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