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H型吊車梁翻身裝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570354.1 | 申請日: | 2020-1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2058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19 |
| 發明(設計)人: | 車俊兵;李昌根;劉建生;黃良兵;趙榮;溫國貴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冶天工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6C13/08 | 分類號: | B66C13/08 |
| 代理公司: | 天津諾德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2213 | 代理人: | 朱卉 |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吊車 翻身 裝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一種H型吊車梁翻身裝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豎直并行設置的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結構相同,均包括一體連接設置的直壁段和弧形段,且弧形段遠離直壁段一端為尖角結構;在第一側壁與第二側壁之間的寬度方向上設有若干并行且間隙設置的橫梁,且橫梁沿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的高度方向設置;直壁段設有兩個橫梁;弧形段設有兩個橫梁。在第一側壁與第二側壁中的弧形段的上端面均設有L型結構的限位件,用于對吊車梁進行定位并阻止吊車梁滑動。本發明僅依靠在吊車梁提升過程中的推動力形成動態整體,從而省去了裝卸的過程,方便快捷,提高施工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建筑工程裝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H型吊車梁翻身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代化工業的高速發展,各式各樣的大型工業設備不斷出現,為了滿足生產工藝和加快施工進度等方面的因素,鋼結構工業廠房的高度越來越高、跨度越來越大,設備安裝的起重重量也越來越重。鋼結構工業廠房中橋式起重機所需吊車梁的跨度和截面也越來越大,由于吊車梁跨度和截面的增大,造成吊車梁的重量同時增大。而在吊車梁的施工過程中需要頻繁的搬運和對其進行焊接等處理,一般的處理方法是將H型吊車梁的四角分別設置U型卸扣,依靠U型卸扣的弧面翻轉對吊車梁進行翻身。但這種裝置在吊車梁需要翻身時需要提前采用螺栓等緊固件緊固到吊車梁上,翻身后在取下,尤其是在反復需要對吊車梁進行翻身時,需要反復對該裝置進行安裝和拆卸,操作費時費力,不適用于當前快速施工的要求。
同時該裝置與吊車梁固定為一體,在翻身過程中會隨吊車梁的翻轉而翻轉,這樣會造成與地面或者施工面的摩擦,一般吊車梁都較重,地面與翻身裝置之間的摩擦力非常大,進而造成翻車裝置或地面受到摩擦損傷而報廢。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H型吊車梁翻身裝置及其使用方法,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無法快捷方便的對H型吊車梁進行翻身并有效保護吊車梁、翻身的技術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H型吊車梁翻身裝置,包括:
豎直并行設置的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所述第一側壁和所述第二側壁結構相同,均包括一體連接設置的直壁段和弧形段,且所述弧形段遠離所述直壁段一端為尖角結構,所述弧形段的尖角朝遠離所述直壁段一側傾斜向上設置;
在所述第一側壁與所述第二側壁之間的寬度方向上設有若干并行且間隙設置的橫梁,所述橫梁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側壁與所述第二側壁的內層固定連接,且所述橫梁沿所述第一側壁和所述第二側壁的高度方向設置;所述直壁段設有兩個所述橫梁;所述弧形段設有兩個所述橫梁,且設于所述弧形段的兩個所述橫梁均相對于所述弧形段的高度靠近所述直壁段一側傾斜設置;
在所述第一側壁與所述第二側壁中的所述弧形段的上端面均設有L型結構的限位件,用于對吊車梁進行定位并阻止所述吊車梁滑動,所述限位件對稱設置在所述第一側壁與所述第二側壁的外壁面上,并分別與所述第一側壁與所述第二側壁可調節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弧形段包括上端的第一弧邊和下端的第二弧邊,所述第一弧邊的一端與所述第二弧邊的一端相交連接形成所述弧形段的尖角,另一端分別與所述直壁段的上下兩端連接;且所述第二弧邊的曲率半徑與所述第一弧邊的曲率半徑比為0.6-0.8。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弧邊的半徑為700-1000mm。
進一步的,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段和第二限位段,所述第一限位段與所述第二限位段的連接處形成一直角結構,所述第一限位段與所述第二限位段連接處的直角位于所述直壁段和所述弧形段的交界處。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段與所述直壁段的上段部連接且沿所述直壁段的長度方向設置;并通過螺栓與所述直壁段連接固定。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限位段垂直于所述直壁段設置并靠近所述弧形段一側設置,且所述第二限位段豎直向上懸空設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冶天工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冶天工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7035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海藻肥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螺旋槳翻身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