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新能源汽車差速器殼體加工的機床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011536025.5 | 申請日: | 2020-1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4681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28 |
| 發(fā)明(設計)人: | 王文劍;王立群;談文靜;王依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臨沂金星機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P23/06 | 分類號: | B23P23/06;B23Q3/06;B23Q5/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捷知識產(chǎn)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宋鶴 |
| 地址: | 276000 山東省臨***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能源 汽車 差速器 殼體 加工 機床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新能源汽車差速器殼體加工的機床,屬于加工機床領域,包括加工床,加工床的上端后側固定連接有副裝架,副裝架的前側設置有夾緊機構,夾緊機構用于夾緊工件,副裝架的后側設置有回轉機構,回轉機構用于帶動夾緊機構轉動以便加工工件,副裝架的上側設置有制動機構,制動機構用于用于抵御工件加工時的銑削力,副裝架的前側設置有數(shù)控回轉臺和刀具,數(shù)控回轉臺用于固定安裝刀具,加工床的上端前側設置有X向進給機構和Z向進給機構,X向進給機構和Z向進給機構均用于帶動刀具移動,它能解決工件過孔小、內(nèi)腔大從而導致內(nèi)腔無法加工的問題,同時將加工工序合在一起,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加工機床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新能源汽車差速器殼體加工的機床。
背景技術
汽車差速器能夠使左、右(或前、后)驅動輪實現(xiàn)以不同轉速轉動的機構。主要由左右半軸齒輪、兩個行星齒輪及齒輪架組成。功用是當汽車轉彎行駛或在不平路面上行駛時,使左右車輪以不同轉速滾動,即保證兩側驅動車輪作純滾動運動。差速器是為了調(diào)整左右輪的轉速差而裝置的。在四輪驅動時,為了驅動四個車輪,必須將所有的車輪連接起來,如果將四個車輪機械連接在一起,汽車在曲線行駛的時候就不能以相同的速度旋轉,為了能讓汽車曲線行駛旋轉速度基本一致性,這時需要加入中間差速器用以調(diào)整前后輪的轉速差。
現(xiàn)有的汽車差速器殼體是分體的,新能源汽車差速器殼體是整體的,兩頭孔小,中內(nèi)腔大,無法用正常的加工方式加工,同時兩側孔精度高。
發(fā)明內(nèi)容
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能源汽車差速器殼體加工的機床,它可以能解決工件過孔小、內(nèi)腔大從而導致內(nèi)腔無法加工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新能源汽車差速器殼體加工的機床,包括加工床,所述加工床的上端后側固定連接有副裝架,所述副裝架的前側設置有夾緊機構,所述夾緊機構用于夾緊工件,所述副裝架的后側設置有回轉機構,所述回轉機構用于帶動夾緊機構轉動以便加工工件,所述副裝架的上側設置有制動機構,所述制動機構用于用于抵御工件加工時的銑削力,所述副裝架的前側設置有數(shù)控回轉臺和刀具,所述數(shù)控回轉臺用于固定安裝刀具,所述加工床的上端前側設置有X向進給機構和Z向進給機構,所述X向進給機構和Z向進給機構均用于帶動刀具移動,所述X向進給機構設置于數(shù)控回轉臺和Z向進給機構之間,所述夾緊機構的右側設置有銑削機構,所述銑削機構用于加工工件上的銑鉆攻工序,所述銑削機構的前側設置有Y向進給機構,所述Y向進給機構用于帶動銑削機構上下移動。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夾緊機構包括固定盤、橡膠墊、夾盤和鎖緊螺桿,所述橡膠墊設置有多個,多個橡膠墊均固定連接于固定盤的前端,所述夾盤活動連接于固定盤的前側,所述鎖緊螺桿安裝于夾盤的前端。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回轉機構包括轉盤、回轉軸和轉盤安裝盤,所述轉盤安裝盤轉動連接于副裝架副裝架的前端,所述回轉軸固定連接于轉盤安裝盤的后端,所述回轉軸貫穿副裝架副裝架的后端并向后延伸,所述轉盤固定連接于回轉軸的后端。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制動機構包括微型氣缸、固定塊、剎盤和剎片,所述微型氣缸固定連于固定塊的上端,所述固定塊固定連接于副裝架副裝架的上端,所述微型氣缸的輸出端活動貫穿固定塊的下端并向下延伸,所述剎盤固定連接于微型氣缸的輸出端,所述剎片固定連接于位于副裝架副裝架后側的回轉軸的圓周表面,所述剎盤位于剎片的上側。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Z向進給機構包括第二正反電機、Z向絲桿、Z向軌道、Z向軸承、Z向絲桿套和Z向移動臺,所述第二正反電機固定連接于副裝架副裝架的后端,所述Z向軌道固定連接于加工床的上端,所述Z向軸承固定連接于Z向軌道的下內(nèi)壁,所述Z向絲桿轉動連接于Z向軸承與Z向絲桿內(nèi)壁之間,所述第二正反電機的輸出端貫穿Z向軌道的后內(nèi)壁,所述Z向絲桿的后端固定連接于第二正反電機的輸出端,所述Z向絲桿套固定連接于Z向移動臺的下端,所述Z向絲桿套套設于Z向絲桿的表面,所述Z 向移動臺滑動連接于Z向軌道的上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臨沂金星機床有限公司,未經(jīng)山東臨沂金星機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3602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