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制備水凝膠的膠原蛋白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491036.6 | 申請日: | 2020-1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2149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10 |
| 發明(設計)人: | 王玠;許菲;曹俊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南大學;江蘇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7K14/78 | 分類號: | C07K14/78;C12N15/70;C12N5/00;A61K47/42;A61L27/24;A61L27/5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博行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97 | 代理人: | 張燕平 |
| 地址: | 2140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制備 凝膠 膠原 蛋白 及其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制備水凝膠的膠原蛋白及其制備方法,設計了含有生物活性結構GFPGER區域的膠原蛋白序列,并在膠原蛋白序列的若干位點引入具有氧化交聯特性的半胱氨酸,通過大腸桿菌異源表達獲得四種純度較高的含半胱氨酸膠原蛋白。采用雙氧水為交聯劑對膠原蛋白進行交聯制備得到水凝膠。本發明制備得到的膠原蛋白具有較好的溫敏性,在氧化環境中能夠形成穩定的水凝膠構筑,并對細胞無毒性,為藥物控釋載體的應用提供了較好的基礎。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制備水凝膠的膠原蛋白及其制備方法,屬于生物工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膠原蛋白是一類重要的生物高分子材料,為動物結締組織的主要成分,是哺乳動物體內含量最多、分布最廣的功能性蛋白,占蛋白質總量的30%左右。膠原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和組織可降解吸收性,在創面止血、愈合,缺損組織的填充、修復及重建,對生物體進行診斷、治療、修復以及藥物載體和組織工程等方面有廣泛應用,是理想的醫用生物材料。
天然膠原蛋白來源廣泛,主要存在與動物的肌腱、骨、皮膚、韌帶等組織中,是膠原蛋白原料的主要來源。提取膠原蛋白的方法有酸法、堿法、鹽法、酶法。然而,在提取中存在蛋白變性、結構破壞、蛋白得率低等問題,并可能產生致病和免疫不良反應及批次間的差異性問題。人工重組合成膠原蛋白成為一種新的途徑。重組類人膠原蛋白是采用生物基因工程技術將膠原蛋白的基因片段,借助工具酶拼接到適合的載體然后轉移到宿主細胞中誘導表達得到,具有質量可控、加工性強、水溶性好、周期性短、較低排斥反應等優點,常見的宿主表達系統有大腸桿菌、酵母菌等。然而,與人工化學合成的高分子蛋白相比,膠原蛋白在力學特性方面仍然存在缺陷,其無法進行自組裝或被加工成納米顆粒、水凝膠等多種材料形式,在藥物控釋、藥物傳輸及組織工程等領域的應用前景還有待進一步挖掘。存在成膠所需蛋白濃度高、成膠時間等缺點,限制了其在藥物傳輸及組織工程的應用。
水凝膠材料由于其質地柔軟,可模擬天然細胞外基質,具備應用于體內生理環境的天然特性等,正受到廣泛關注。目前已報道的有人工合成類絲彈性蛋白水凝膠,其主要基于絲蛋白肽段單元間的物理交聯形成凝膠網絡,可快速溫和氧化成膠,并賦予該水凝膠以氧化還原響應性及可調的力學性能,使其潛在應用于可控的藥物傳輸及組織工程,但此類水凝膠與細胞之間的粘附作用差,不適合進行體內應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提出的問題,提供了一種用于制備水凝膠的膠原蛋白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制備水凝膠的膠原蛋白S-VCL-S,其序列為SEQ ID No.1所示。
一種用于制備水凝膠的膠原蛋白S-VCL-S1,其序列為SEQ ID No.2所示。
一種用于制備水凝膠的膠原蛋白S-VCL-S2,其序列為SEQ ID No.3所示。
一種用于制備水凝膠的膠原蛋白S-VCL-S3,其序列為SEQ ID No.4所示。
所述膠原蛋白的制備方法,將帶有膠原蛋白基因的pET-28a質粒轉化大腸桿菌BL21(DE3),挑取單克隆進行搖瓶發酵生產,收集菌體,得到重組蛋白;將重組蛋白分離純化后最終得到目標膠原蛋白。
進一步地,具體步驟如下:
(1)設計膠原蛋白序列,將該基因片段連接至pET-28a質粒上,并設計雙酶切位點,以驗證攜帶的基因片段;
(2)采用已經驗證片段的pET-28a質粒轉化大腸桿菌BL21(DE3);挑取單克隆進行蛋白表達測試,驗證其轉化結果;
(3)挑取單克隆依次進行搖瓶發酵生產、分離純化,最后得到目標膠原蛋白。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1)中在基因兩端設計了限制性內切酶Nco I和Bam HI位點,通過酶切驗證其基因長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南大學;江蘇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未經江南大學;江蘇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9103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