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ESC協調控制系統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486934.2 | 申請日: | 2020-12-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7238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01 |
| 發明(設計)人: | 文翊;孫國正;李澤彬;何班本;劉帥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T8/1755 | 分類號: | B60T8/1755 |
| 代理公司: | 武漢智權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李斯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esc 協調 控制系統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ESC協調控制系統及其控制方法,涉及智能駕駛技術領域,該控制系統包括:ADAS控制器,其用于基于車輛的行駛工況發出制動請求;制動主缸,其包括可相互連通的制動主腔、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第一工作腔與輪缸連通;ESC控制器,其用于接收ADAS控制器發出的制動請求,并當制動請求為非單一制動請求時,控制制動主腔與第一工作腔連通,并與第二工作腔斷開,對第二工作腔增壓;ESC控制器還用于當接收DBS制動請求或AEB制動請求時,控制制動主腔與第一工作腔斷開,至第一工作腔與第二工作腔達到壓力平衡后,控制制動主腔通過第二工作腔與第一工作腔連通。本申請,可實現通過更小的制動力維持輪缸更大的壓力,提升緊急制動的響應性能。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智能駕駛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ESC協調控制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ESC(Electrical Stability Control,電子穩定性控制)系統除了自身的防抱死功能、牽引力控制功能外,還主要承載了ADAS(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功能減速度即制動控制請求的執行功能。在產品開發及后期程序設計時都需要明確的功能需求層級劃分,由于自動緊急制動功能為重要的安全性功能,故將其功能觸發的優先級安排在絕對優先的地位;而ESC系統在執行較高優先級功能時,其他功能的響應勢必中斷執行,嚴重影響了其他功能的使用范圍。
相關技術中,ESC系統正常執行ACC(Adaptive Cruise Control,自適應巡航控制)減速功能過程中,當發生前車緊急降速或前車切入等危急事件時,若通過目標車距離和TTC(time to collsion,時間距離)等共同判斷事件的危急程度達到了AEB(Automaticemergency brake system,自動緊急制動)功能預增壓及DBS(Dynamic Braking System,動態制動系統)動態制動輔助功能的觸發條件,但未達到AEB功能自動制動的觸發條件,由于AEB功能的優先級較高,且基于制動系統和制動盤的物理特性及ESC響應ADAS系統減速度請求的性能要求,在本階段ADAS和ESC系統共同的訴求是進行一個預增壓階段,此時卡鉗間隙消除但未貼合制動盤。該預增壓階段能保證AEB功能有較好的響應性能,且防止ESC響應大減速度制動時的抱死和回調,衍生出的DBS動態制動輔助功能(此時駕駛員輕踩剎車等于重踩剎車,輔助駕駛員制動)進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但是,ESC系統同一個時間段僅能響應一種請求,在響應預增壓請求時,預增壓功能僅能消除卡鉗間隙但卡鉗并未貼合制動盤,故駕駛員無制動感,甚至導致后期緊急制動效能較差。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之一,本申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ESC協調控制系統及其控制方法,以解決相關技術中ESC系統在響應預增壓請求時,預增壓功能僅能消除卡鉗間隙但卡鉗并未貼合制動盤,導致后期緊急制動效能較差的問題。
本申請第一方面提供一種ESC協調控制系統,其包括:
ADAS控制器,其用于基于車輛的行駛工況發出制動請求;
制動主缸,其包括可相互連通的制動主腔、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上述第一工作腔與輪缸連通;
ESC控制器,其用于接收上述ADAS控制器發出的制動請求,并當上述制動請求為非單一制動請求時,控制上述制動主腔與第一工作腔連通,并與第二工作腔斷開,對第二工作腔增壓;
上述ESC控制器還用于當接收DBS制動請求或AEB制動請求時,控制上述制動主腔與第一工作腔斷開,至第一工作腔與第二工作腔達到壓力平衡后,控制制動主腔通過第二工作腔與第一工作腔連通。
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之間由相互垂直的彈性活塞和隔板隔開,上述制動主腔通過第一電磁閥與第一工作腔連通,上述制動主腔通過第二電磁閥與第二工作腔連通,上述ESC控制器用于控制上述第一電磁閥和第二電磁閥的通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8693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基坑支護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種粉末冶金表面發黑工藝的生產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