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輪轉式裝車機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479059.5 | 申請日: | 2020-12-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60853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02 |
| 發明(設計)人: | 李磊;馮寶林;張洪波;葉曉東;高磊;孟丹;岳亮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65G67/04 | 分類號: | B65G67/04;B65G47/82;B65G47/26;B60B33/00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孫靜楠;何梅生 |
| 地址: | 230031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輪轉 裝車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輪轉式裝車機,涉及運輸設備技術領域,包括安裝于車架上的排貨臺結構、排列臺結構和卸貨結構,輪轉主軸位于排貨臺結構和卸貨結構之間,通過排列臺支架轉動安裝于車架上方,排列臺連接架連接固定于輪轉主軸上,各排列臺單元沿輪轉主軸周向設置,與排列臺連接架掛接,構成排列臺結構。本發明的排列臺結構包括沿輪轉主軸周向設置的各排列臺單元,在一個排列臺單元配合排貨臺結構進行裝載作業時,另一個排列臺單元可配合卸貨結構同時進行卸貨作業,裝車機的各結構均持續保持工作狀態,有效工作時長占比高,大大提高了裝車機的工作效率;轉向輪和動力輪共同作用可實現裝車機在車廂內橫向位置的調整,提高裝車機的橫向卸貨覆蓋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運輸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貨物裝車的裝車機。
背景技術
裝車設備是一種用于批量進行貨物的裝車或卸貨的機械化設備。傳統人力搬運、叉車、吊車等裝車方式由于存在效率低、功能單一等缺點已經逐漸被自動化程度相對較高的裝車設備取代。隨著現代工業、物流業、機器人、電子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等行業的發展,各行各業對裝車設備的需求越來越大,對其要求也越來越高,裝車設備不僅需要實現自動化,還需具備高效、可靠、適應性強的特點。
現有的裝車設備主要由吸盤、輸送帶、伸縮架、撥桿、現有卸貨平臺和氣壓桿構成,其裝車的工作過程為貨物由吸盤吸附固定,運送至輸送帶,再由輸送帶輸送至預先調整好角度的伸縮架,隨后到達卸貨平臺,并在撥桿的作用下按一定時序排列于卸貨平臺上,再由卸貨平臺調整排列,最后由氣壓桿推送至車廂內。
現有的裝車設備工作時,在貨物到達卸貨平臺后,吸盤、輸送帶和伸縮架都處于待機狀態,直至卸貨平臺將貨物擺放至車廂內并復位后,吸盤、輸送帶和伸縮架才重新開始工作,裝車設備進入下一工作循環,導致其整體工作效率低,卸貨作業不能與裝載作業同時進行,每個結構的有效工作時長占比低。同時,當貨物較重時,撥桿受力大且存在局部應力集中的問題,長期工作易疲勞失效,導致貨物裝車效率低甚至無法有效推動貨物,影響裝車機的正常工作。此外,現有的裝車設備無法在車廂內橫向移動,導致裝車設備橫向空間卸貨范圍覆蓋率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正是為了避免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了一種輪轉式裝車機。
本發明為解決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輪轉式裝車機,車架底部安裝動力輪和轉向輪,還包括安裝于所述車架上的排貨臺結構、排列臺結構和卸貨結構;
排貨架直立固定于所述車架上,排貨臺滑軌連接固定于所述排貨架上,排貨推桿滑軌滑動安裝于所述排貨架上,排貨臺和排貨推桿分別滑動安裝于所述排貨臺滑軌和所述排貨推桿滑軌上,構成所述排貨臺結構;所述排貨推桿滑軌與所述排貨架形成z向滑動副,所述排貨臺與所述排貨臺滑軌形成x向滑動副,所述排貨推桿與所述排貨推桿滑軌形成y向滑動副;
縱向滑軌直立固定于所述車架上,橫向滑軌和卸貨推桿滑軌滑動安裝于所述縱向滑軌上,所述卸貨平臺和所述卸貨推桿分別安裝于所述橫向滑軌和所述卸貨推桿滑軌上,構成所述卸貨結構;所述橫向滑軌和所述卸貨推桿滑軌與所述縱向滑軌形成z向滑動副,所述卸貨平臺與所述橫向滑軌形成x向滑動副,所述卸貨推桿與所述卸貨推桿滑軌形成y向滑動副;
輪轉主軸位于所述排貨臺結構和所述卸貨結構之間,通過排列臺支架轉動安裝于所述車架上方,排列臺連接架連接固定于所述輪轉主軸上,各排列臺單元沿所述輪轉主軸周向設置,與所述排列臺連接架掛接,構成所述排列臺結構;所述輪轉主軸的軸線沿x向設置,所述輪轉主軸與所述排列臺支架形成繞x向的轉動副,所述排列臺單元與所述排列臺連接架形成繞x向的自由轉動副。
進一步的,所述輪軸與轉向輪軸承轉動連接,轉動桿轉動連接于所述轉向輪軸承頂部,所述轉動桿頂端連接固定支撐架,所述輪軸的外端和內端分別連接固定輪體和球關節,所述球關節連接有與轉向驅動裝置的輸出端連接的驅動桿,構成所述轉向輪;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未經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7905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燒燙傷康復液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基于工業互聯網環保設備監控管理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