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棒束的檢測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449946.8 | 申請日: | 2020-12-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3044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30 |
| 發明(設計)人: | 王剛;徐小勝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波韻升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寧波韻升智能軟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21/89 | 分類號: | G01N21/89;G01M3/20;G01B11/24;G01B5/20;G01G19/00 |
| 代理公司: | 寧波奧圣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26 | 代理人: | 方小惠 |
| 地址: | 315040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檢測 設備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棒束的檢測設備,接料系統用于承接和緩存棒束,第一搬運傳送系統用于棒束搬運至圖像采集系統和核泄漏檢測系統處,第二搬運傳送系統用于將棒束搬運至稱重及彎曲規檢測系統處以及外觀檢測系統處,圖像采集系統用于拍攝搬運至其處的棒束的圖像并發送給控制處理系統,核泄漏檢測系統用于檢測搬運至其處的棒束的真空氦數據并發送給控制處理系統,稱重及彎曲規檢測系統用于檢測搬運至其處的棒束的重量及彎曲度數據并發送給控制處理系統,外觀檢測系統用于人工檢測棒束兩端的外觀缺陷;優點是可以實現棒束的自動化檢測,檢測精度高,勞動強度小,檢測效率高,不會出現漏檢誤檢,人員不與棒束直接接觸,安全性較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檢測設備,尤其是涉及一種棒束的檢測設備。
背景技術
棒束在現代核工業中用于核電站發電系統,是由多個燃料棒(即核燃料棒)按照圓柱形排布,這些燃料棒兩端分別采用焊接方式固定連接后形成的棒束狀燃料。當前,將每個棒束中最外層一圈燃料棒中的某根燃料棒指定為1號燃料棒,然后從最外層一圈開始到最內圈每個燃料棒按順序依次編號,每根燃料棒的頂端都標注有唯一的識別符號,每個識別符號對應為該燃料棒的編號。棒束為核電站發電系統提供能源,為核電站發電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棒束的尺寸、外觀、重量和性能(是否存在核泄漏)等是否合格嚴重影響著整個核電站發電系統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率,故對棒束尺寸、外觀、重量和性能等合格與否的檢測至關重要。
當前,棒束尺寸、外觀、重量和性能的檢測是分別獨立進行,其中尺寸、外觀和重量均采用人工檢測方式,比如尺寸檢測主要采用人工使用尺寸規等工具進行檢測的方式,外觀通過人工查看方式進行,重量通過人工稱重方式進行,由于人工檢測誤差較大,造成檢測精度并不高,而且棒束自身重量比較重,存在搬運周轉等諸多不便,檢測效率低,勞動強度也較大,檢測人員也容易出現誤檢漏檢,另外,人工檢測方式檢測人員需要直接與棒束接觸,直接接觸存在潛在的不合格品核泄漏造成核輻射等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檢測精度高,勞動強度小,檢測效率高,不會出現漏檢誤檢,且安全性較高的棒束的檢測設備。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棒束的檢測設備,包括工作臺、接料系統、兩個搬運傳送系統、圖像采集系統、核泄漏檢測系統、稱重及彎曲規檢測系統、外觀檢測系統和控制處理系統,所述的控制處理系統分別與所述的接料系統、兩個所述的搬運傳送系統、所述的圖像采集系統、所述的核泄漏檢測系統、所述的稱重及彎曲規檢測系統和所述的外觀檢測系統連接,所述的接料系統、所述的圖像采集系統、所述的核泄漏檢測系統、所述的稱重及彎曲規檢測系統和所述的外觀檢測系統按照從前到后的順序依次設置在所述的工作臺上,將兩個所述的搬運傳送系統分別稱為第一搬運傳送系統和第二搬運傳送系統,所述的接料系統用于承接和緩存棒束,所述的第一搬運傳送系統用于將所述的接料系統處的棒束搬運至所述的圖像采集系統處以及將所述的圖像采集系統處的棒束搬運至所述的核泄漏檢測系統處,所述的第二搬運傳送系統用于將所述的核泄漏檢測系統處的棒束搬運至所述的稱重及彎曲規檢測系統處以及將所述的稱重及彎曲規檢測系統處的棒束搬運至所述的外觀檢測系統處,所述的圖像采集系統用于拍攝搬運至其處的棒束的圖像并發送給所述的控制處理系統,所述的核泄漏檢測系統用于檢測搬運至其處的棒束的真空氦數據并發送給所述的控制處理系統,所述的稱重及彎曲規檢測系統用于檢測搬運至其處的棒束的重量及彎曲度數據并發送給所述的控制處理系統,所述的外觀檢測系統用于人工檢測棒束兩端的外觀缺陷,所述的控制處理系統用于控制所述的接料系統、兩個所述的搬運傳送系統、所述的圖像采集系統、所述的核泄漏檢測系統、所述的稱重及彎曲規檢測系統和所述的外觀檢測系統的協同工作,并基于所述的圖像采集系統采集的圖像、所述的核泄漏檢測系統檢測的真空氦數據、所述的稱重及彎曲規檢測系統檢測的重量及彎曲度數據得出檢測結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波韻升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寧波韻升智能軟件有限公司,未經寧波韻升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寧波韻升智能軟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4994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